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都會遇到許多類似下面這樣的問題,就是家長讓孩子做點什么事,即使孩子應該去做的事他們也不馬上去做,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是這樣。如果此時家長和孩子發火或是強迫孩子去做,結果是要么孩子帶著抵觸情緒去做,做了也未必能做好,要么就根本不去做,甚至會出現和家長頂牛和發生沖突。這些問題往往讓家長很困惑,那么如何做才能改變這種現狀呢?
其實,解決這樣的問題很簡單,就是家長要學會等待,而且,大多數情況只需等待10分鐘,等待的理由主要有兩點:
1、家長等待10分鐘,不僅能讓自己的情緒保持平靜,也能反思一下自己和孩子說的話和語氣是不是妥當,更重要的是,也能認真考慮孩子的感受,理解一下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當然,等待不是在孩子身邊站著,你可以轉移一下話題或給自己找個理由回避一下尷尬的局面。
2、孩子都需要自我成長的空間,他們非常渴望自己做決定,特別是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孩子即使知道家長說的事是對的,他們也應該去做,只是他們也希望自己做這件事是由他們自己決定去做的。渴望獨立追求獨立都是由他們的心理特點決定的。這也是家長為什么要學會等待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們不能把等待簡單的看作為向孩子妥協;等待,修煉了我們的素養和性情;等待,化解了心中的糾結和憤懣;等待,擦亮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清晰地看待世界、孩子和自己;等待,讓我們的心更加柔軟和堅韌,更加大度和寬容地接受各種挑戰和洗禮;等待,讓我們懂得感同身受,擁有拈花微笑的境界!等待,耐心而真誠的等待,是我們與孩子和諧互動的真諦;等待是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等待是給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等待是教育孩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方式;等待有利于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等待10分鐘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只是有時候10分鐘等于幾小時或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