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發生在自己身上,我永遠無法意識到:這竟然是我的錯!
我的兒子經過13年寒窗后,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我們一家人都特別開心。雖然高中讀了四年(抑郁癥強迫癥休學半年),終于給自己一個交代,本想著上了大學,學業壓力小了,心理上的這些問題也會慢慢疏解。
沒想到的是,剛上了兩個月,他就說堅持不下去了:吃不下飯、舍友關系緊張、聽課像天書,晚上睡不著覺,還經常做噩夢,不是夢到高考沒答完題、就夢到我跟他爸吵架。由于高中時期孩子生病的經驗,我們提高了警惕,于是我在學校旁租房子,跟他陪讀。
除了帶孩子看醫生,我自己也找了很多專業書籍課程。李宏夫老師的《戰勝抑郁》和《情緒自救》兩本書對我幫助最大。書上的內容改變了我的看法、認知,而我的改變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陪伴他修正了不合理信念,徹底走出抑郁癥、強迫癥,真正走上正常人的生活!
親子關系到冰點,媽媽被一語擊中
我只有一個兒子,跟所有的媽媽一樣,都希望把最好的給他,希望他成材。但這一切從他生病后,都變了,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健康、活成他自己。我不再給他“我自己以為是好的”,我學著賦予孩子責任和承擔,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支持和陪伴。現在看來三句話就說明白的事,這個彎路我卻走了十幾年。
跟孩子陪讀初期,我倆的關系降到冰點。
在家他手機不離手,干什么都拿著手機,抱怨我從小對他要求太嚴,搞得現在做什么都畏手畏腳、沒有男孩骨氣,還說“從小到大都聽你們的,從沒自己做過主”。每次去醫院都得冷戰一場,藥物的副作用讓他腦袋不清晰,可是當時除了吃藥,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
我也控制不住自己,反問他:怎么人家都好好的,偏偏得病的是你?從那之后,孩子跟我交流越來越少,有時壓抑的氣氛,比對陌生人還陌生。孩子對治療也從越來越消極到抵觸,到后來拒絕就醫,大二也徹底不去上學了。
如果一直這么發展下去,孩子這一輩子不就完了嗎?在我最無助、最黑暗的時候,《戰勝抑郁》一書中的話把我點醒:改變一個人,是痛苦的,這種痛苦是雙方的;以無條件的愛與支持默默陪伴他,讓他切實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是有力量的,比一味勸說、讓他改變更有效。事實上,你也將無法改變別人,如果你愿意,只有改變自己。
孩子迎來轉變,“影響”太重要
看了書上的介紹,給我很大的觸動,我開始反思自己。孩子在成長,父母還在原地踏步,我們沒有跟上孩子的腳步,孩子的心跟我們越來越遠。書中強調,父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首先跟孩子道歉,真誠地希望得到孩子的諒解。
孩子對我一開始的道歉不以為是,覺得我跟以前一樣是在哄他、嘴上功夫,以后還是不改、不會落實行動。但我已經決定改變自己,發自內心,以前命令式的口吻變成商量的語氣,理性地探討問題、平等的交流。這期間有兩件事印象深刻:
第一、我跟他上街,他穿著白色羽絨服,買了一個吉事果,上面的巧克力醬很容易沾到衣服上,我也沒去提醒他,就讓好好享受美味吧!要是以前,我肯定會說白衣服容易臟不讓他吃,會制止。當我看到他吃得特別認真享受美食的時候,衣服臟了也無所謂。
第二、他一份重要的參考資料,他電話給我說東西找不到了,要是在以前我肯定會罵他一頓:這么大人,這么點事都干不好,還能有什么出息?通過書中方法的學習(尤其是觀息法的練習),在我出現這種想法的時候,我認清了它、知道這是我的慣性思維,是制造矛盾的催化劑,我說:別著急,一會兒我下班回來陪你一起找。結果到家,幫他找到了。
然后,我們一起去吃飯,我騎電動車為了躲人,車子傾斜,把他新買的球鞋刮了層皮,但是孩子并沒有向之前一樣責怪我、沒有發脾氣,反而安慰我,說:媽媽,咱幸虧沒碰壞身體、也沒剮蹭別的人跟車。
我當時高興壞了,特別真誠地表揚了他,他已經掌握了他媽快50年才學會的高情商思維方式。
媽媽分享修心心得,孩子停藥、復學復工
我隨即也跟他分享了我的修心心得:我是怎么通過觀呼吸的練習,讓自己不那么焦慮,不把焦慮傳遞給他,怎么樣通過覺知當下的練習,看到我的各種情緒變化,兒子覺得我說的很神奇,我也把《情緒自救》這本書推薦給他。忘記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每天晚上我們都會一起靜坐、一起分享收獲,一起修煉平等心,這是我們母子最美好的時刻。
在我的影響下,孩子爸也作出了改變。他之前跟我一樣,覺得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不關注孩子內心,現在他也能聽取、尊重孩子的意愿,一家子平等地交流了。一段時間下來,雖然孩子嘴上沒說什么,但我們都能感覺到,他越來越對我們敞開心扉了,而且有非常強烈的復學的想法。
孩子的情緒越來越穩定,按照書上觀息法的練習,在醫生指導下孩子在大三逐漸停藥,并且重新回到校園,老師和同學反應他在學校也挺好的。大四畢業論文又找工作,我都替他捏了一把汗,怕他復發,結果他告訴我:壓力、壓抑,特別緊張、煩躁的時候也會有,只是他自己習得了用平等心化解的能力。我想,這將是他這一輩子非常寶貴的財富。
感恩遇見這么好的方法,讓我重新認識自己,拯救了孩子!希望所有深受抑郁困擾的人,盡快擺脫,徹底走出抑郁癥,開心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