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患了抑郁癥,父母迫切地想要幫助孩子時,不少父母得到的卻是孩子的拒絕,這讓父母感覺得有很大的壓力。
其實,孩子拒絕父母的幫助,原因不外乎這三個。
一是,親子溝通的問題被抑郁癥放大,有許多父母擔心孩子的情況,但是卻用不恰當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將“關懷”變成了“要求”,將“愛護”變成了“指責”,從而與孩子漸行漸遠。
二是,父母過度的反應壓縮了彼此的空間。抑郁癥對家庭的入侵,改變了父母的行為和情緒,使得他們同子女之間的相處模式發生了偏差。出現情緒問題的孩子(尤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在過度保護和緊張的父母面前,想做的往往是“逃離”。
三是,父母關系問題波及孩子。不良的家庭關系,會給孩子帶來難以愈合的傷害。
因此,建議父母首先要與孩子平等尊重地展開交流,避免使用命令、要求的語氣,如“你必須”“你一定”。在討論中,父母應為孩子提供更多選擇,而非父母全權做主;尤其是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更應當將他們當作大人的角色來看待,讓他們體會到更多的自主。
面對孩子諸多棘手的情緒問題,父母可以更多地與孩子溝通他們的情緒感受:“我感覺到你很難過,你愿意和我講講嗎?”“你看起來很生氣,我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而非那些說教和訓斥:“你都這么大了,難道還不能控制自己?”“多大點事兒你就要死要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