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學專家調查,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許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01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
期望值過高,在大多數家長“望子成龍”的問題上反映相當突出。所謂“成龍”、“成才”的概念,是指成為各級各類高級專門人才,而不是指成為普通的工人、農民。當前的實際情況已充分暴露了這種指導思想的矛盾。
據對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調查,愿意當工人的僅5%,愿意當農民的僅1%o,絕大多數是想成為各種專門人才。而社會的需要卻恰恰相反,只要求他們中的少數人成為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或高級專門人才,而要求大多數人成為普通勞動者或初、中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這是一個十分尖銳的矛盾。
在不顧社會的實際需要,盲目追求“成龍”、“成才”的觀念指導下,一些家長拔高對子女的期望值,對子女的成長造成很大影響,有的甚至釀成嚴重后果。正是在這種過高要求的壓力下,許多少年、兒童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逃學、出走的現象年年都有,有些學生竟被逼走上自殺的道路。
因此,如何對子女提出恰當要求,根據子女本身的條件和社會提供給他們的發展的可能性,對子女進行正確的理想教育,不能不說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家指出:必須幫助家長學點教育學知識,端正教育思想。要明確家庭教育的性質屬于基礎教育,它的任務不是直接造就各種類型的人才,而是讓子女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子女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打好基礎。至于子女長大后能否成才,還要由其它許多因素決定。
父母的首要職責,就是讓子女練好做人的基本功。
陶西平同志認為,不要要求中小學老師去做伯樂。中小學老師是園丁,他們是用萬紫千紅去打扮春天的;中小學老師是綠葉,他們是為所有花朵的芬芳,全部果實的鮮美默默工作的;中小學老師是牧馬人,他們對所有的馬駒都傾注全部心血。
我覺得家長既然是第一位老師,完全應該具備老師的這些品格。如果講家長素質,我覺得這些方面的要求,是家長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02重智育,輕德育
不少家長十分重視兒童智力的早期開發,在智力投資上不惜工本,卻忽視了對兒童品德的早期培養和對兒童行為習慣的早期訓練。培養孩子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項工作,在現代社會中尤其如此。如果我們不愿讓我們的兒孫失人格、失國格,那么我們必須在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智力開發的同時,也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訓練。
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主要的教育基礎是在5歲以前奠定的,你們在5歲以前所做的一切,等于整個教育過程90%的工作。”我們必須充分肯定早期思想品德教育對一個人一生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重視德育,當前應該強調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法制教育,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訓練。為什么強調這幾方面,因為這是做人的基礎。
03忽視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
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陳鶴琴先生普經這樣概括兒童的心理:小孩子好游戲的;小孩子好模仿的;小孩子好奇的;小孩子喜歡成功的;小孩子喜歡野外生活的;小孩子喜歡合群的;小孩子喜歡稱贊的。這三個“好”,四個“喜歡”,是兒童心理的本質特征。這種心理是小孩子了解外部世界的求知過程,是小孩子掌握知識或本領的學習過程。
離開了游戲、模仿、好奇,離開了外部環境和人群,是不可能獲取真知的,也不可能學會生存本領的。但是,我們的不少家長,都要求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 -心只讀圣賢書”,不許玩,不許樂,不許好奇,不許外出,不許交小朋友等等,所有這些,都是違反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當然,我們不贊成對這一切放任自流,相反,我們應當對孩子們的玩、樂、課外活動、交友等方面給予必要關注,并進行正確的指導。
以“小孩子喜歡成功”來說吧,這是培養興趣、調動兒童學習、鉆研的積極性,培養自信心,培養堅強意志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應當創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扮演成功的角色。
04提高家長素質是搞好家庭教育的關鍵
對于“雙親”來講,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家長應當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修養。家長素質高,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家庭環境。
孩子的日常生活是以家庭為中心開展起來的。因此,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和家庭的其他成員的性格、行為和言論,以及由此面形成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氣氛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意識和行為,從而成為形成孩子理想、道德,情操和氣質的基礎。
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身教重于盲教。父母的言行必須正確,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首先做到。
據北京西城區工讀學校的一個調查,這個學校的工讀學生52%與家庭結構的破壞,家庭成員的唆使或者是家庭成員。家庭環境的熏染有關系。
如同學校一樣,學習教育的關鍵是教師隊伍的素質,家庭教育的關鍵是家長的素質。家長的素質最基本的是兩個方面一是文化科學素質,一是道德品質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