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成都市2020未成年人心理實驗室和心理電臺項目正式全面啟動,該項目都是由成都市文明辦主辦、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承辦的特色宣教項目,旨在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引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幫助未成年人樹立健康向上的成長心態,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建共享的健康心理環境,引導全民開啟科學、文明、時尚的“心”生活。
2020年未成年人心理實驗室和心理電臺項目主要打造“移動心理實驗室”和“心生電臺”兩大主要子項目,引入天府文化要素,以“建立科普體系,助人自助”和“設置心理服務載體,讓求助零距離”為兩個主要路徑,運用寓教于樂模式,對解決青少年應試焦慮、網癮兩大心理問題進行創新性探索,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和了解求助途徑。
心生電臺,取“心聲”諧音,號召全民敞開心扉學會情緒表達,且落點于“心理健康+生命教育”,希望在后疫情時代,賦予聽眾積極的心理品質和生命力。該項目通過與喜馬拉雅、網易云等公司合作,以音頻產品為主要內容的網絡播客電臺,用聲音和無線頻率作為傳播手段,打造未成年人及家庭心靈棲息的第三空間。
心生電臺2020年將設置40期節目,每周1次,每次5分鐘左右,播報內容每周更新,主要涉及青少年應試焦慮、網絡成癮、親子關系、未成年人成長發展階段、后疫情時期心理關懷、生命教育、心理讀書會和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等內容,以此促進間接學習、傾訴釋放、互動交流,樹立良好的個體身心狀態和社會心理生態氛圍。目前該項目也在今年暑假正式推出了系列節目,可在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公眾號了解節目詳情。
移動心理實驗室則旨在促進全民對心理科學的學習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引導公民培養文明創新精神。“實驗心理學是在實驗室控制條件下進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學,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將抽象的心理學展示到大眾面前,體現了心理學的科學性。”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項目負責人侯莫易介紹,項目將緊跟時代步伐,以互聯網思維開啟可移動的心理實驗室,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覆蓋更廣的人群,讓大家體驗科學的心理學,倡導全民積極參與、勇于探索。
據悉,“移動心理實驗室項目”從2020年暑假期起正式推出,以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中心為大本營,開展每月不少于一場的心理實驗。通過不同主題的應用心理學科學實驗的參與體驗、動手實踐、客觀分析,引導未成年人感知心理,科學管理自我,獲得化解心理癥結的能力,達到心理科學的學習和心理健康科普的目的。
2020年移動心理實驗室項目預計開展共計8場集社會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心理實驗,主要包括“家有兒女”沉浸式親子關系心理情景實驗、“適度焦慮事半功倍”心理活動實驗,腦科學與情緒、記憶力測驗等部分借助心理學儀器的實驗內容等,鼓勵全民勇于探索創新,追求時尚、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開啟時尚“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