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就為其一生的大業奠定了基礎。作為家長,不僅應了解一年級孩子的行為規范內容和要求,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有重點地進行教育和訓練。
1、學習用品的整理
入學2~3周內,家長可幫他理好書包,提醒他第二天需要帶的物品。3周以后,家長可站一旁引導孩子如何理書包,例如:教孩子將第二天要的本子、試卷理在一起,放進一個塑料袋,其它各學科書分檔歸類,剪刀、膠水、短繩之類,可放在書包側袋中,以免弄臟其它書本。一個半月后,家長可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有些家長將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估計得太低,對孩子不放心,一見孩子理不好書包,或理書包動作太慢,就索性代勞。久而久之,常由家長包辦一切的孩子,易顯得毫無主見,時時處處都要依賴家長。因而,可家長可從旁指導,
2、家長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培養孩子有條有理地安排早上時間,讓孩子有足夠的上學時間,做到上學不遲到。
上學的前一天晚上,家長應督促孩子按課表理好書包,將第二天要穿的衣物疊好,放在身邊。孩子早上的時間較為緊張。有的孩子早上起床拖拖拉拉,再加上有時學習用品尚未理齊,至使匆忙上學時,拉下了當天所需的學習用品。
而且,由于早上匆忙準備,有的孩子還不能保證早餐,時間長了,會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常此以往,孩子易養成丟三拉四,做事得過且過,缺乏統籌安排的壞習慣。因此,家長教會孩子安排好早上的時間很有必要。
3、作業與成績
一年級學生做作業,需要家長主要抓他們做作業的習慣。
孩子做作業,第一要注意他們的寫字姿勢;第二,要規定他在一定的時間內做完,不能拖拉,不能做做玩玩或做做吃吃,這樣,孩子是很容易分心的,長久下去,就會養成作業拖拉、效率很低的壞習慣。
孩子做作業,不僅要求正確率高,還要求字寫得端正,簿面整潔。做完后,要每題讀三遍,以檢查作業質量。有的家長見孩子做作業太慢,錯誤率高或不會檢查,就忙著幫孩子忙,這樣非但幫不了孩子,還會養成孩子依賴大人的壞習慣及馬虎大意的毛病。
每個家長都十分關心孩子的成績。孩子測試成績的高低,較為客觀地反映了他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由于每個孩子自身情況不一樣,因此造成成績不好的原因也不同。
如有的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太貪玩、缺乏毅力,這就需要家長嚴格要求,教育孩子認真對待學習;有的孩子成績不好則是由于接受能力較差,這就需要利用多次復習的方式補缺補差。針對不同的原因,家長要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引導和幫助。父母要冷靜客觀地看待孩子的成績,既要鼓勵他們取得優良成績,也要允許他們有失誤,要理解、尊重孩子。
4、品德修養
家長不能忽視孩子在一言一行中所表現出來的不良道德因素,尤其要重視“第一次信息”
孩子的品德修養需要從一點一滴抓起。家長不能忽視孩子在一言一行中所表現出來的不良道德因素,尤其要重視“第一次信息”。
如第一次借同學東西不還,第一次撒謊,第一次拿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第一次放學后不及時回家……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要引起重視,決不可遷就,在教育時,要注意方法,以耐心說服引導為主,讓孩子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古語說:“愛子,教子以義方,弗納承邪。”愛孩子,就當用道義、規矩去教導他,不要讓他走上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