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9日放寒假,到5月6日復課,師生們經歷了有史以來最漫長的一個寒假。從3月2日空中課堂開始上課,到5月6日返校復課。第一次摸底測驗,班級出現8個不及格的孩子。
試卷還沒全部改完,我就開始覺得崩潰了。但作為老師,崩潰完之后還得收拾心情,面對這些退步極大的孩子。因此,我對著試卷,開始尋找給這幾個低分孩子提分的方法。
其實不僅是我一個老師,其他老師也是這樣,面對班級低分的孩子都會竭盡全力來提高他們的成績。因為一個班級的成績好壞,分數高低,其實都涉及到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理論——木桶理論。
木桶理論的原理
一個木桶由許多塊木板圍成,但是這個木桶的容積,比如能盛多少水,并不是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
所以一個班級的平均分高低,并不是由班級有多少個滿分學生決定,而是取決于你的班級有多少低分學生。
低分學生越多,均分越低。同樣十個學生,十個考100分,均分就是100分。但如果出現了九個學生考100分,一個學生考60分,均分就是96分。這一個孩子就把均分拉下來4分,而班與班之間的平均分差異,有時候甚至就在0.1分。
可想而知,低分孩子對老師和班級均分的殺傷力。而且,這些低分孩子也讓家長們傷透了腦筋。
但是我畢竟教書二十多年,經驗還是有的,而且多年來,不管我所在的年級有幾個平行班,我的班級成績基本穩在前兩名。所以分析總結后,我給這些孩子總結出了三個迅速提分的方法。
就是用了這幾個方法,距離復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八個孩子就全部消滅了不及格,更有幾個孩子在最近一次測驗中,把分數提高到了90分以上。
第一、摸底找出問題所在,對癥下藥。
摸底測驗后,我把試卷反復分析,找出這幾個低分孩子的薄弱處,但我絕望地發現,他們的錯題四處開花,幾乎所有的題目都出現錯誤。
這說明了什么?一年級的學習重點就在生字詞的識記,課文的背誦。四處開花的錯題說明了他們幾個網課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好好聽課。由于網課的局限性,我對作業的檢查也不能像平時課堂那么到位。
這就導致了該學會讀的生字,他們讀不準字音。該學會寫的生字,他們不會寫,不會組詞,不會背課文。怎么辦?又不能推倒重新學一遍。
我考慮來考慮去,根據這幾個孩子原先的學習情況,開始對癥下藥。
1. 需要讀準字音的生字。
我讓他們每天在學校利用上午大課間的休息時間先讀后寫,指著生字
大聲朗讀。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而大聲朗讀可以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讀完幾遍,開始把讀音蓋上,拿本子出來注音,然后找出依然注不準拼音的生字,再次朗讀識記。對識記比較快的孩子,我用貼星星的方法給他們獎勵,鼓勵幾個孩子比賽學。
教育心理學中說明,小學階段的孩子在競爭的條件下,比在平時懶散的條件下能夠更加努力。因為競爭可以激發出自我提高的動機形式,在競爭中,幾個孩子能更加發揮出自己的潛力,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而我每天二十分鐘的競爭學習,讓這幾個孩子對二類生字的字音識記,有了顯著提高。讀完注音后,他們的錯誤率不斷降低,尤其是難讀的字音,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學得尤其出色。
作為老師,我對他們表揚的時候,所有的話語都具有指向性。例如,夸獎他們的讀得準,我不是說你真棒,讀得真準,而是說,你這個平舌音讀得準,她那個后鼻音發音很標準。就這樣,解決了二類字難題。
2. 需要會寫的生字。
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要求學生學會寫的生字一共是200個,等
我們復課的時候,也就學完了103個生字。這103個生字當中,大部分的生字孩子都是認識并且會寫的,只是不夠熟練。
于是,我開始單獨要求他們,每天中午和晚上各寫14個生字,寫一遍字,注一遍音,組一個詞語。這些詞語是我準備好,要求他們抄在書上的。
這樣一來,每天28個生字左右,也就一個周的時間,把網課期間學習的生字過了一遍。同時,我在學校另外準備了一套作業本,會利用下午到校后,老師還未開始上課的那段時間,請班長輪流報聽寫,繼續鞏固。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這從第二次考試就能夠看出來。
3. 需要背誦的課文。
我開始對全班進行復檢,每天一課背給我聽,我專門打印出全班孩子的名字,把所有要求會背的課文寫好,一個一個過關,今天不會背沒關系,明天繼續,直到把這篇課文背出來,再繼續下一課。
原先我們到校時間是7點半,但是復課后,我們的到校時間改為了8點。這中間多出來的的半小時,我要求孩子在家讀書,就讀每天需要背給我聽的課文。
因為這些課文在網課期間已經要求的背誦,所以這次再回過頭來背誦,孩子們幾乎沒有什么困難。這幾個低分的孩子最多用兩天時間也幾乎能夠背出來一篇課文。
4. 必須掌握的近義詞、反義詞、多音字。
我集中做出課堂筆記,要求孩子抄在書上,利用下午的上課時間,
帶著孩子們或讀或寫,進行鞏固訓練。并且我完美地利用了孩子們喜歡上音體美課的心理,告訴他們,如果今天課間這項任務沒有完成,那下面的音體美課就不要上了,繼續聯系。
事實上,我的計策是成功的,因為至今我都沒有因為孩子們完不成任務,而去搶占音體美課。
5.主觀題型的訓練。
對試卷中的主觀題,我利用好課堂時間,反復強調知識點,力爭當堂完成,當堂檢測。
各種句型,只要課文中出現,我就會反復練習,尤其是這幾個低分孩子,被叫到回答問頻率是最高的。只有我確定了他們的確掌握了,才會接著向下學。
對于試卷中出現的閱讀理解,其實老師在課堂上真的反復教授方法。例如數自然段和數句子,我都是請孩子標注好,一個一個去他們跟前看,發現錯誤立刻指出來,當時就強調。
在做課堂練習的時候,對于看圖寫話,更是一遍一遍滲透方法。
教學生如何觀察,從時間到天氣,從圖上的人物是多還是少,需要取名字還是用同學們等,把所有細節講到位。
第二次測驗的時候,這八個不及格的孩子就已經有五個追上大部隊,雖然分數不高,但已經從不及格的行列里離開。
第二、家校合作,利用好孩子在家的時間。
這學期我們是5月6日復課,從復課到放暑假,中間僅僅兩個月時間,再去掉周末,留給我們的上課時間只有一月有余。而我們還有半本書沒有上。
為了把所有的時間都利用上,更好地鞏固所學,我積極爭取家長們的支持。先是通過家長會,告知目前的學習現狀,取得家長的理解。
再就是給學生壓擔子,加快學習的腳步,把一些可以在家完成的任務放在家里,由家長監督完成。一些必須在校完成的任務,由老師監督完成。
例如:講解課文,講解習題,教孩子運用所學,都是由老師在校完成。一些背誦,報聽寫鞏固字詞,則由家長在家里完成。
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家長們都能表示理解。當然,有不理解的家長也不勉強,作業都是自愿完成,即使孩子沒有完成,我也不會強迫,本來十根手指都不一般長,哪里又能要求所有的家長都能對孩子一樣重視呢。
但是對這幾個低分孩子,我是特殊對待,一個一個和家長溝通,好在家長們都是通情達理的,只要為了孩子好,這一個多月的監督任務,家長們也都表示能夠完成。
取得了家長們的理解和支持,這幾個孩子的書面作業和口頭背誦作業,和網課期間大不一樣,沒有拖拉,幾乎和其他孩子一樣,能夠按時完成。
第三、抓住閃光點,提升學習興趣,給他們機會。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由于這幾個低分孩子,前面網課落下太多功課,所以前兩次考試,他們牢牢占據了班級倒數后幾名。為了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我在上新課的時候,會刻意設計比較簡單的問題,去提問他們。當他們準確回答出來的時候,再大加表揚。看,某某,幾天聽課那么認真,這么難的問題都能回答出來等等。
因為在課堂上能夠得到老師這樣的表揚,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開始濃厚起來。上課的時候,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問題出來的時候,兩眼充滿企盼地看著老師,都希望自己能夠被叫到。
2.學習本來就有“主動”和“被動”的區別。主動學習是“我要學”,被動學習是“要我學”。這兩者的區別是巨大的。
因為主動學習,老師教授的知識會在你腦海里有較高的留存;而被動學習,這些知識能夠留存到你的腦海里是極低的。
一個被動聽講的孩子,聽過的知識在一個月后能留在腦海里的只剩下5%。而愿意主動學習展開討論的孩子,同樣在一個月后,這些知識會留存50%。我們能夠看到,主動和被動造成的學習差異,幾乎相差10倍。
而如果這些學過的知識能夠在實踐中再去運用,一個月之后,這些知識會留下75%。假如,被老師提問,讓孩子再把這些知識進行復述,那么一個月后,學過的知識會有90%都留在孩子的記憶中。
由于我及時抓住孩子的閃光點,給他們創造發光的機會,讓他們極大地提升了學習的興趣,成績的提高也就理所當然了。
復課后的第三次測試,全班沒有出現不及格,最低分的孩子考了61,雖然分數不高,但也告別了不及格。
干貨總結:
1.對成績差的孩子要有耐心。2.找對方法,堅持實施。3.取得家長理解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