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習記者 黎竹 記者 劉旺 北京報道
“雙減”政策落地后,教育逐步回歸本質,家庭教育作用越發突顯。教育機構也在探尋新的轉型方向,其中,一些機構嘗試在“家庭教育”領域發力。
此前,新東方在北京素質成長中心設立了“優質父母智慧館”,后更名為“家庭教育智慧館”。另外,在某些平臺上,高途和作業幫發布家庭教育相關的高薪招聘需求。巨頭們的動作是否意味著家庭教育成為新的轉型方向?企業們又將有哪些布局?為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向新東方、高途和作業幫等發送采訪函,新東方表示暫不回應,截至發稿,高途和作業幫暫無回應。
此前,深耕家庭教育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家庭教育市場還需要“翻土”,早前K12教育市場相對成熟,但家庭教育的概念較新,受眾還需要時間去接受,行業的爆發期應該在10年以后。
專家認為,近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鼓勵了社會力量在家庭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有效回應了“雙減”政策,有助于引領家庭教育回歸本質。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輝表示,確實應該發揮家庭教育的本位作用,但家長培訓必然不應是面向家長個人的學科培訓,要避免其過度商業化,應由一些政府和事業機構來擔當責任。
家庭教育“非營利性”要求
近日,朋友圈許多家長都轉發了一條關于“家庭教育”的新聞。新聞是關于新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其中明確規定,家庭教育指導機構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活動,不得組織或者變相組織營利性教育培訓。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主任郭林茂介紹,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與“雙減”有關,希望真正實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中國家庭教育協會副會長趙忠心向記者解釋,“家庭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教育,而目前的家庭教育促進法采取了狹義的概念,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
據了解,當前家庭教育的機構大致劃分為四類:家庭教育服務,涵蓋家庭教育課程、心理咨詢等;家庭教育相關的平臺 ,涵蓋學校資訊、知識付費等內容;親子活動,包括親子游戲、親子閱讀;家庭教育相關智能硬件,旨在以科技的手段分擔家長和老師的壓力。
據記者統計,自“雙減”以來,像行知寶、閱讀鴨等針對“寶媽”這一群體的家庭教育機構獲得了數百萬元的融資,主要涉及親子閱讀、各種學習、生活用品交易資訊等。而專注心理教育的知子花曾在官網上宣布,截至2019年5月,已與1000余所學校完成合作,其中簽單率高達80%,續單率更高至100%。此外,科大訊飛則投了兩家家庭教育相關智能硬件相關的企業。
另據了解,2008年新東方就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為家長們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服務。彼時家庭教育部門的定位是輔助部門,多用于管理家長預期,促進續費、擴科、家校溝通等。對此,業內資深人士靳子鋒評價道,“新東方早前的家庭教育業務是為品牌服務的。同樣,大型教育機構的品牌也需要家庭教育這部分業務做助攻”。
趙忠心指出,我國國民教育體系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但是目前家庭教育也有待規范化。趙忠心指出,“家庭教育的管理主體應該更加明確,目前的主管部門是婦聯,其權限有限。”
儲朝輝則告訴記者,“要避免家庭教育培訓商業化,主要就是防止一些家庭因此承擔比較重的負擔,造成家庭的焦慮和一系列的社會公平問題。”他認為家庭教育需要專業的指導,應該由政府和事業機構來擔當責任。
然而,今年5月以來教育業內生態遇冷。企查查數據顯示,在“雙減”政策落地80天內,全國范圍內共有近3.3萬家教育相關企業吊注銷,平均每天超400家。10月25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雙減”工作試點地區典型案例顯示,作為試點城市之一,北京的線下學科類無證機構壓減率達98%,原有各類培訓機構壓減比例也達60%。
相關投資人表示“‘雙減’政策下教育類投資非常謹慎,家庭教育這一類的項目目前不會再投”。因為家庭教育的“非營利性”規定,是和“雙減”呼應的,設立非營利性機構意味著就不能分紅,更不可能上市進行資本運作。
趙忠心告訴記者,“非營利性”要求就是在“預防”這種變相將營利性的補課推進家庭的可能,不要妄存僥幸以機構的方式整體化、商業化在該領域運行。同時他告訴記者,“早些年廣州作為試點,推廣家庭教育,并向家長收取一定基礎性費用,最終也被相關部門取締了。”
對于非營利性的限制對家庭教育機構的影響,靳子鋒認為,由于不允許資本介入,大企業影響更大,新公司也無法依靠融資上市這條路去做家庭教育。而合法的家庭教育機構一般是需要與政府部門、集團化學校合作,主要模式為“公立校采購”。此外,針對成人的家庭教育指導,比如家庭教育老師的個人IP,也不受限制,這類運營動作雖然在監管區外,但盈利也薄。
據知情人士稱,“新東方將在家庭教育方面發力,家庭教育從輔助部門轉為重點部門,同時將與短視頻平臺合作,通過名師直播、個人IP打造等新媒體方式進行私域流量轉換。”對此,記者向新東方方面求證,新東方表示暫不回應。
“家庭教育指導師”的旺盛需求
在家庭教育的地位凸顯以后,家庭教育指導師進一步出現在大眾的認知中。和冷靜的投資狀態相比,家庭教育指導師市場正熱火朝天。
而全國婦聯的調查顯示,目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與家長的需求差距較大,家長反映近半數(46.8%)的城鄉學校和社區,均未建立家長學校或家教指導機構;27.8%的家長從未參加過學校和家教指導機構的活動。《2021年中國家庭教育白皮書》調查顯示,隨著家庭教育的多元化,58%的家長表示缺乏完善、系統的家庭教育方法。
早前,新東方的北京素質成長中心也有“優質父母智慧館”,后將其更名為“家庭教育智慧館”,主要為家長提供包括家庭教育、育兒方法、多商管理、時間分配、高效學習等多維度的知識性內容。在對有收費疑問的家長進行回復中,新東方表示家庭教育類課程會有線上課程和線下專項沙龍,并且家庭教育的全部內容免費分享,但也存在收費項目,如咨詢等。
但靳子鋒表示,家庭教育機構在國內的市場尚未打開, 主要模式為“公立校采購”, 目前做的是to B業務。短期內有一部分小機構能夠因此過得“比較滋潤”,比如一個20人左右的小團隊,一年能夠盈利上千萬元。
K12教育轉型人員盧海麗告訴記者,他目前在做“抖音的私域代運營”工作,也在接觸一些家庭教育私域運營的業務。“家庭教育進一步涌現于2020年疫情時,那時候父母和孩子整日在家中,相處也需要一些指導。很多知名機構早就開始布局家庭教育的短視頻個人IP運作,以形成‘短視頻引流正價課程’這一模式。”
專家表示,“家庭教育促進法”表示了對家庭教育指導建設的鼓勵,鼓勵開展家庭教育服務人員培訓,對符合條件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依法給予稅收優惠。
據記者了解,家庭教育課程的相關項目曾在英格蘭實施,約5萬戶有五歲以下幼兒的家庭參與,家庭將獲得政府發放的100英鎊折價券,可全額支付課程費用。課程內容的提供者從非政府組織的競標中產生,這些課程內容包括親子溝通、沖突管理、紀律管教、如何設立日常作息規范和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等。
近日,記者在某招聘平臺上看到高途和作業幫等機構對這類人員的招聘需求,其中提到“負責家庭教育產品”,著重突出了“注意力”“學習力”等字眼,其薪資水準在20k~50k之間。對此,記者向上述機構詢問進一步動作,截至發稿尚未回復。
靳子鋒指出,高途的這部分業務是從2019年開始做的,現在做這部分業務主要針對成人教育,對希望考家庭教育指導師證的這一人群進行培訓。
記者通過某公眾號聯系上某位家庭教育培訓師銷售人員,她稱目前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報考非常熱門,并提到“家庭教育指導師以后可以像出租車司機這樣的職業存在”。然而,她所提到的證書,在脈脈、知乎等多個平臺上有許多教培機構從業者提問:“權威性和認可度是否真實?”
儲朝輝指出,“培訓父母”與“家庭教育”具有本質區別。要通過培訓父母在知識上對孩子的學業產生影響,可能性還是太小。但對于父母應該怎么盡職盡責、有效地教育孩子,比如家庭關系,他認為是必要的。
趙忠心認為,目前市面上存在水平參差不齊的家庭教育指導師,聲稱教家長如何“搞定”孩子,但“搞定”一詞本身就存在錯誤的誘導性,這些指導師的資質也應該具備統一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