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孩子:
你好!
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已經滿9歲了,媽媽的心情有點復雜,以前經常監督強迫你寫作業,給你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壓力負擔,孩子我很抱歉……
記得前兩年,有部很火的電視劇叫《虎媽貓爸》,里面的主人公茜茜跟你一樣八九歲了。
茜茜是獨生女,她的爸爸是被爺爺奶奶很寵大的,性格有點像貓咪,很溫柔;媽媽的性格有點像外公,有點虎,很容易就焦躁易怒!她是雙重性格,既有爸爸的溫柔,也有媽媽的虎!
家里新房子在裝修,她被媽媽送到外公家去寄養,茜茜想回奶奶家,于是就又哭又鬧,媽媽覺得爺爺奶奶太寵她,會耽誤她的學習。
外公對她很嚴厲:要求她一定要考第一,不寫完作業就不讓他吃飯睡覺,有時候作業寫到晚上12點也沒寫完……由于外公的極端教育。長期下去,她睡眠不足,性格變得焦躁易怒,在學校里還經常對同學發脾氣。
有一次,上體育課她暈倒了,被老師送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爸爸媽媽,茜茜得了抑郁癥。
由于外公的極端教育,結果導致茜茜得了抑郁癥,全家人竟然都不知情,媽媽覺得這太可怕了!
看完這個劇情,媽媽也幡然悔悟:聰明的父母,從來不強迫自己的孩子!
別在強迫你家孩子了!這位外公把孫女逼出抑郁癥,你還敢這么做嗎
聰明的父母,會抓主要問題
因為聰明的父母,會抓住主要的問題!
曾經有人在知乎上提問: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被人欺負了怎么辦?
有人說:打回去啊,不然會一輩子受欺負!
還有些人說:哎…不能打,不能打!如果讓孩子打回去,孩子會以暴制暴,早晚會變成熊孩子。
這兩種說法媽媽都不贊同!
還記得央視主持人王小騫的女兒早早,曾在幼兒園挨欺負,被一個小男孩在臉上咬了一個深深的牙印。
媽媽王小騫問她:“為什么不告訴老師呢”?
女兒說:“他是跟我玩兒呢,玩著玩著就不知道怎么玩,所以,就咬了,媽媽我不告狀,”。
王小騫沒有把心疼立刻轉成憤怒,而是告訴女兒,你應該知道讓自己免受傷害是底線,無論對方是善意還是惡意。
下一次再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希望你第一時間推開他,可以大聲制止他,也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這不是告密,這是培養你的權利意識。
但不是讓你變得自私,而是要讓你尊重他人,也有維護自己權利的意識,面對傷害勇敢說不。
王小騫的做法,也獲得了無數網友網友的點贊,她的做法確實值得媽媽去借鑒。
所以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應該怎么辦呢?
當有人欺負你時,不能忍氣吞聲,要第一時間告訴爸爸媽媽或者老師。
如果對方打了你,不要退縮,不能在氣勢上輸給他,要讓他感覺到,你并不害怕。
如果對方比你強壯或者不止一個人,那你也不能去逞強,這時最重要的是保護好自己。
如果對方繼續糾纏,你不要害怕,可以發出呼救或者尋求周圍人的幫助。
所以,當你被人欺負時,聰明的父母會抓住主要的問題,告訴你問題在哪,讓你學會保護好自己免受傷害。
別在強迫你家孩子了!這位外公把孫女逼出抑郁癥,你還敢這么做嗎
聰明的父母,會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聰明的父母,會引導自己的孩子獨立思考。
在生活中,有些媽媽會一邊做家務一邊聽孩子說話。
你是怎么聽呢?
是不是孩子說完,你就“嗯嗯…知道了…去寫作業吧…”結果孩子說了半天,你也不清楚說了啥,孩子就以為是自己說話沒份量,沒得到媽媽的重視。
如果平時媽媽也是這樣跟你溝通,你要建議媽媽暫時放下手里的活,認真聽你把話說完。因為這樣能夠培養你獨立思考的能力。
妹妹3多歲,說話軟萌萌的,已經上小班了。
今天是周末,妹妹不用上學。我去市場買了一份蛋糕,并把它分成3份,然后拿出其中2份,走到妹妹跟前對她說:跟媽媽玩個游戲好不好?
好!妹妹興高采烈地說。
這有幾份蛋糕?2份!妹妹說道,眼睛一直盯著我手中的蛋糕吞口水。
我拿起其中1份告訴她:這本來是明天的蛋糕,今天我把它們都拿給你,由你安排怎么吃,如果明天媽媽看到你的蛋糕沒吃,媽媽就獎勵一份,要是明天我沒看到蛋糕,那就不給,咱們說話算數,拉勾!說完我就離開了。
第二天放學,我拿出另外一份蛋糕,妹妹圍觀上來。
我就問:昨天的蛋糕呢?如果你能拿出來,媽媽把這一份獎勵給你,但是你吃了,我的蛋糕就不能給你了,昨天我們說了要說話算數的。妹妹看看走開了。
其實我心里明白,昨天的蛋糕已經被她吃了,之所以沒把今天的蛋糕給她,只是想引導她獨立思考。在一般人看來,可能會覺得我心有點狠,可自己的孩子,誰不愛呢?
聰明的父母對孩子都會有點狠心,可正是這點狠,才能引導你們去獨立思考!
別在強迫你家孩子了!這位外公把孫女逼出抑郁癥,你還敢這么做嗎
聰明的父母,會給犯錯的孩子正確的建議
聰明的父母,會給犯錯的孩子提供正確的建議。
上個月,江蘇一名7歲的男孩,放學后在家玩耍時,將墨水從自家七樓潑下。
3到6樓的住戶曬的衣服全都遭殃了,樓下鄰居上來詢問,孩子的媽媽這才發現,自己孩子闖禍了。
隨后,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要受罰,心里也了慌神,可孩子卻戰戰兢兢問她:“媽媽,我應該怎么辦?”
“這是你的問題,犯錯了除了會受罰,也要盡力彌補賠償,走,媽媽陪你去道歉”她和顏悅色地說完。
于是,她帶著孩子到樓下,挨家挨戶道歉。
并且把墨汁染污的衣物,拿回家跟闖禍的兒子在一起手洗,墨汁呢很不好洗,孩子的手都搓紅了,有一些洗不干凈的,就只能買新的賠給鄰居。
外面的墻面呢,她是找來專業的人士進行全面的清洗。整個過程都讓兒子站在太陽底下,看著工人清洗。
孩子曬得臉都通紅了,可是這當媽的,她也沒有留情,網友看完之后,紛紛為這位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點贊。
帶著孩子道歉,是為了告訴他犯錯了,咱們要有認錯的態度。
和孩子一起清洗被墨汁染污的衣物,是為了告訴他犯錯后要盡力的彌補。
最后讓孩子站在太陽底下,看著工人清洗墻面,是要讓他知道,做錯了事,就要接受懲罰,往后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所以,孩子當你往后犯錯的時候,媽媽也會像這個媽媽一樣,會給你提供正確的建議,同時我也不會向你發脾氣。
別在強迫你家孩子了!這位外公把孫女逼出抑郁癥,你還敢這么做嗎
聰明的父母,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決定。
在《十年三月三十日》這部劇里,趙教授跟兒子趙承志的關系不和,就像一堆亂麻,亂糟糟解不開。
趙承志本科讀的是法律系,畢業后他開了一家雜志公司,想做攝影記者,但父親想讓他做律師。
有一次,丁昂媽媽約趙教授出來,談起丁昂曾經資助過的一個電競項目,咨詢起資助關系的辦理流程時,問起了趙教授父子的關系近況。
在趙教授眼里,兒子學了那么多年的法律,放好好的律師不當,非要去搞什么攝影,這能是什么工作,這簡直胡鬧!
這時,丁昂媽說了一段話:
攝影是個非常正當的工作。
你一定要理解孩子:他選擇攝影,一定是因為他熱愛攝影,只有熱愛才能做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一種幸福。孩子大了,他們有自己的選擇,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學會放手。你和承志還有機會,你不要像我,到最后連彌補的機會都沒有!
結果,趙教授猛然醒悟,就火急火燎跑到趙承志的公司里,告訴兒子:
他支持他做攝影記者,以后不勉強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
兩父子從相愛相殺到父慈子孝,有時候真的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不是丁昂媽媽說的那句話,點醒了趙教授,他們父子關系也許還在僵持著,好在結局都皆大歡喜
難得的是從父親強迫兒子到最后懂得放手,支持孩子自己做決定,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這份親情的濃度才剛剛好!
在這個世上,父母是屬于孩子的,而孩子從來卻不屬于父母。
孩子,你也是一樣!媽媽十月懷胎生下你,只是希望在今后的生命路途中陪我走上一段!每個孩子的出生,父母都會拼盡一生去奮力托舉,但爸爸媽媽也會老去,今后你的路,我們會讓你自己走!孩子,別怪我們對你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