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省建設,建立從“田間”到“舌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是四川以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的重要抓手。
近日,農業農村廳等7部門印發《四川省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省2023—2024年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4年底,全省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35%以上,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到35%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98%以上,重點農產品突出問題治理取得實質成效。
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省,保安全是“守底線”,優品質是“拉高線”,我省將如何著力?
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
加強源頭治理,是守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關。《方案》提出實施農業生產源頭治理工程,開展農資產品及產地協同監測、推進障礙耕地修復利用、加強農藥包裝等廢棄物回收處理、推進畜禽糞污等資源化利用等9項任務。
監管,則是農產品從“田間”到“舌尖”中間環節安全可靠的重要保障。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監管與品牌培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有176個涉農縣,小田塊、小品種、小農戶“三小”特點突出,農產品監管難度大,監管區域、體系、裝備短板還比較突出。
如何補短板?《方案》提出實施農產品精細化監管工程,開展建立健全監管責任體系、建設基層監管服務站點、推行風險分級動態管理、推進農產品溯源管理、實施農產品市場準入管理等7項任務。要求各縣(市、區)全面建立縣、鄉、村、生產經營主體四級網格化責任體系,開展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站標準化、星級化建設,開展智慧農安監管試點、監管制度機制創新集成試點示范等。
此外,我省還將實施農產品質量監測升級工程,推進檢測能力提升、加大農產品抽檢力度、強化抽檢結果運用。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共治工程,壓實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宣傳教育培訓、實施農安縣優標提標達標行動、強化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農產品質量監測,是開展風險評估和精準監管的前提和重要技術支撐。目前,全省共有234家農產品檢測機構通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和資質認定,覆蓋全省21個市(州)的161個縣(市、區),形成了‘省為龍頭、市為骨干、縣為基礎、社會檢驗蓬勃發展’的農產品質檢體系。此外,全省將建設4個專業化、3個區域性農產品檢測機構,新認證4個縣級農產品檢測機構。”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提高優質品牌農產品供給能力
“在不斷夯實質量安全底線根基的同時,更要做優品質、做強品牌,不斷提高全省優質品牌農產品供給能力。”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監管與品牌培育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方案》提出,2024年以實施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工程為抓手,打造一批產品質量過硬、品牌溢價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川字號”優勢特色農產品品牌。
同時,開展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示范,打造一批樣本。各市(州)、縣(市、區)圍繞優勢農產品積極開展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創建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9個,26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優標提標達標行動項目縣各建設1個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
建設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提升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到2024年底,累計打造2688個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名特優新農產品。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重點市(州)1個、重點縣7個、生產基地80個。
今年,我省還將繼續深入開展“天府糧倉”農業品牌建設行動,持續實施“天府糧倉”精品培育計劃,打造“天府糧倉”品牌精品100個,組織開展“天府糧倉”精品推介營銷活動,提升“天府糧倉”品牌農產品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