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應光老師采訪了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專家陳默。

應光:家長在疫情期間主要焦慮點是什么?
陳默:疫情期間是這樣,小孩子你讓他長久不見陽光,他本身就會有壓抑感,這是自然產生的壓抑感。再加上24小時相處,相處的眼光總是在糾正他、挑剔他、要求他,所以你想伴隨24小時其實是在挑剔我、糾正我、奧求我的人,他又是個壓抑。
還有老師要求上網課請家長做好監督,于是出現一對一監督,如果學生媽媽是個高管,他在單位里監督500個人現在監督1個人,你想想這個力度不得了,然后孩子三重壓抑感之下最后疫情結束了,壓抑的時間越長人越容易進入抑郁,所以這次患抑郁癥青少年比例蠻高的。

應光:非常突出的問題。父母應該做點什么啊?問題已經暴露出來了,您覺得這個父母要做哪些調整?
陳默:可以告訴孩子我們沒有經驗,網課我們從來沒有上過課,孩子你很了不起在網上接受知識(2750)我能感同身受這種說法最容易得到孩子的原諒,孩子想想也是,家長確實沒有經驗,大家都沒有遇到這個問題,你跟他說一下疫情期間監工做的很壓抑。
應光:陳默老師講當監工的家長孩子回來要好好聊聊,多理解孩子,不要無形給孩子增加那么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