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高清,97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аⅴ资源天堂资源库在线,色999日韩自偷自拍美女

《詩經》原文 譯文(十一)(詩經第十一篇是什么)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原文 譯文(十一)(詩經第十一篇是什么)

蟋蟀——選擇活法

【原文】

蟋蟀在堂①,

歲聿在莫(2)。

今我不了,

日月其除③。

無已大康(4),

職思其居⑤。

好樂無荒(6),

良士瞿瞿(7).

蟋蟀在堂,

歲聿其逝。

今我不樂,

日月其邁(8)。

無已大康,

職思其外(9)。

好樂無荒,

良士蹶蹶(10)。

蟋蟀在堂,

役車其休回(11)。

今我不樂,

日月其韜(12)。

無已大康,

職思其憂(13)。

好樂無荒,

良士休休(14)。

【注釋】

①堂:堂屋。天氣寒冷時蟋蟀從野外進到堂屋。②聿:語氣助詞,沒有實義。莫:同“暮”。③除:消逝,過去。④已:過度,過分。大康:康樂,安樂。⑤職:常。居:所處的地位。(6)好:喜歡。荒:荒廢。(7)翟翟:心中警戒的樣子。(8)邁:消逝,過去。(9)外:指份外的事。(10)蹶蹶(jue):勤勞敏捷的樣子。(11)役車:服役出差乘坐的車。休:休息。(12)韜(tao):逝去。(13)憂:憂患。0休休:安閑自得的樣子。

[譯文]

蟋蟀鳴叫在堂屋,

一年匆匆到歲末。

賢者懂得要約束。

蟋蟀鳴叫在堂屋,

若我現在不行樂,

轉眼光陰白白過。

尋歡作樂別過度,

自己地位要記住。

行樂不能荒正業,

一年匆匆到歲末。

若我現在不行了,

轉眼光陰白白過。

尋歡作樂別過度,

分外的事要惦記。

行樂不能荒正業,

賢者懂得要勤奮。

蟋蟀鳴叫在堂屋,

歲末役車也休息。

若我現在不行了,

轉眼光陰白白過。

尋歡作樂別過度,

國家憂患記心頭。

行樂不能荒正業,

賢者懂得要節制。

【讀解】

人生苦短,轉眼就是百年。“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瓦位如雪。”歲月的無情,人生的短促,早被詩人們領悟透了,寫絕了。怎么個活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享樂和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兩端。要么是及時行樂,荒唐無度,醉生夢死,要么是立功立名立德。

我們在這里看到的是另一種活法:既要及時行樂,又要有所節制;既要充分享受人生,又要保持忠于職守的精神和憂患意識。在荒蕪和苦行之間選擇一條中間道路,似乎是一種符合現代意識的活法。日本人信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享受(實際上是工作多于享受),如今被我們拿來當作一種活法的標本。其實,這樣的標本早已有我們自己的祖先作了示范,何須從東洋人那里去學。

充滿世俗精神和氣息的既享樂又干活的“中間”活法是非常_現實,也非常有吸引力的,大概可以算得上一種比較理想的活法。它不要求我們像浮士德那么不斷地去進取、開拓、發現,用不著去冒險尋求刺激。不要求我們像西西弗斯那樣不斷徒勞地推巨石上山,也不要求我們像教徒那樣去修道院禁欲苦修,不食人間煙火。

不過,要真的實行起來,中間活法怕是有相當難度的。人是一種不大經得起誘惑的軟弱的動物,具有自制力和理性精神的人畢竟很少,不知不覺或有意識放縱自己的人卻很多。我們實行起來多半不會偏于苦行和工作狂的一面,而會偏向縱情于聲色犬馬風花雪月而不能自拔的一方,時常樂而忘返,樂不思蜀。

尼采曾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來代表人類的狂歡和理性兩種精神。或許這是上帝的有意安排,把這兩個對立面放進我們體內,讓我們自己去作選擇:或者縱情享受,或者拼命干活,只有不同尋常的人才會把二者結合得很好。選擇就是考驗,答卷要由我們自己來填寫。

《詩經》原文 譯文(十一)(詩經第十一篇是什么)

山有樹——守財奴的面目

【原文】

山有樞①,

隰有榆②。

子有衣裳,

弗曳弗婁③。

子有車馬,

弗馳弗驅。

宛其死矣④,

他人是愉。

山有栲⑤,

隰有忸(6)。

子有廷內(7),

弗灑弗掃。

子有鐘鼓,

弗鼓弗考(8)。

宛其死矣,

他人是保(9)。

山有漆(10),

隰有栗(11)。

子有酒食,

何不日鼓瑟。

且以喜樂,

且以永日。

宛其死矣,

他人入室。

【注釋】

①樞:樹名,即刺榆樹。②隰(Xi):潮濕的低地。榆:樹名。③曳:拖。婁:牽。曳、拖在這里是指穿著。④宛:死去的樣子。⑤栲(kO。):樹名,即山樗。(5)忸(nio):樹名,即鐿樹。(7)庭內:庭院和房屋。(8)考:敲擊。(9)保:占有,據為己有。(10)漆:漆樹。(11)栗:栗子樹。

[譯文]

山上長著刺榆樹,

榆樹長在洼地中。

你又有衣又有裳,

為何不穿在身上?

你又有車又有馬,

為何不乘又不坐?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別人占有盡享樂。

槐樹生長在山上,

樸樹長在洼地中。

你有庭院和房屋,

為何不灑又不掃?

你又有鐘又有鼓,

為何不擊又不敲?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別人占有樂陶陶。

漆樹生長在山上,

栗樹長在洼地中。

你又有酒又有食,

何不彈琴又鼓瑟?

姑且用它尋歡樂,

姑且用它遣時光。

到你死去那一天,

別人占有進室中。

【讀解】

錢財皆為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我們是赤條條來到這世上,也是赤條條離開這世上,既無什么可以羈絆,也無什么可以留戀。然而,偏偏有人想不開這個極其明顯的理兒,一頭鉆進錢眼兒里,一頭扎進財貨中,做錢物的奴仆,變作掙錢聚財的機器。

或許有人會辯解說,掙錢聚財是一種個人愛好,一種寄托和追求。想來也是。掙錢聚財不也像收藏古董、收集郵票之類的愛好一樣嗎?純粹的愛好和實用態度大不相同。

買用態度的著眼點是錢物的使用價值。按照這種態度,便要使錢、物充分發揮其使用效益。它們的使用效益,說穿了就是滿足人的生存需要,僅此而已。對錢、物的要求取決于人的需要,可問題恰恰出在這里。人的需要和欲望難以有止境,吃飽了窩窩頭。就想吃白面饅頭,有了白面饅頭吃就想白面包,有了白面包就想奶油面包,如此等等,錢、物就永遠也填不滿人的欲望的無底洞。純粹愛好的著眼點是精神價值。這種價值滿足的是精神上的需要和滿足,甚至可以成為精神上的支柱。難道我們能說葛朗臺、嚴監生一類的守財奴看重的不是這一點?難道他們對錢財的痛惜不像痛惜古董寶貝?

人各有志,不能勉強,守財奴有守財奴的活法,若痛恨他們,不相來往就行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貪得無厭也是一種活法,我們無法剝奪貪得無厭者的生存權,頂多在輿論上加以譴責,在道義上加以抨擊。當然也有像詩仙李白那樣的活法: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詩經》原文 譯文(十一)(詩經第十一篇是什么)

孤獨——孤獨的生存體驗

【原文】

有林之杜①,

其葉裕湑②。

獨行序踽(3),

豈無他人?

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

胡不比焉?

人無兄弟,

胡不胡焉?

有杕之灶,

其葉菁菁。

獨行畏睘睘,

豈無他人?

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

胡不比焉?

我無兄弟,

胡不胡焉?。

【注釋】

(1)杕(di):樹林孤生的樣子。杜:棠梨樹。(2)湑湑(xu):繁盛的樣子。(3)踽踽(ju):孤獨的樣子。(9)同姓:指兄弟。

【譯文】

有棵孤獨棠梨樹,

綠葉茂密又繁盛。

孤身一人在行走,

難道沒有人相依?

不如同宗兄弟親。

路上行人真可嘆,

為何不同他親近?

獨行人沒兄弟,

何不幫他解憂愁?

有棵孤獨棠梨樹,

綠葉蒼翠又茂盛。

孤身一人無依靠。

難道沒有別的人?

不如同姓兄弟親。

路上行人真可嘆,

為何不同他親近?

獨行人無兄無弟,

何不幫他解憂愁?

【讀解】

看來,孤獨感并非現代人才具有的獨特生存感悟。西方哲人尼采曾宣稱:上帝死了,人類從此成了孤獨無靠的流浪兒。這一宣言被看作是驚世駭俗之言。那么,照這個標準來看,從來沒有上帝保佑的中國人,豈不是早就是孤獨無靠的流浪兒了嗎?

差不多可以這么說。《杕杜》所表達的,遠不止是一個流浪漢的具體孤獨感,同時還具有某種形而上的意味,也就是說,它更是一種深刻的人生喟嘆,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

孤獨并非完全可以按外在形式來判斷。一個人并不一定要處在顛沛流離的狀態中才會感覺到孤獨無靠;即使身處鬧市,在親朋好友的包圍之中,也會有孤獨感。真正的孤獨感是心靈的一種狀態,是心靈牌沉寂時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中,心靈失去了激活的源泉,沒有碰撞、發出火花的機會,對外在事物的反應陷于麻木和絕望之中,仿佛只有心靈本身在黑暗不斷漂浮游移,完全喪失了向上的活力。

處在孤獨狀態之中,心靈和肉體是分離的。一個人盡管可以吃喝住行,甚至可以談笑風生、尋歡作樂,這僅僅是外在的、肉體層面的機械生命活動,而內存的心靈卻處在游離的孤獨狀態。這同強裝笑臉、強忍悲痛完全不同。

心靈的孤獨是絕對的,無可救藥的;現實的孤獨是相對的,可以戰勝的。一個離群索居的人,不一定孤獨;一個身處鬧市的人,完全可能孤獨。因此,是否孤獨,難以用是獨自一人不是眾多人相片這個外在標準來衡量。

尤其可注意的是,我們害怕孤獨,卻又喜歡獨處。這里面有太多的話可說。

《詩經》原文 譯文(十一)(詩經第十一篇是什么)

無衣——睹物思人最傷懷

【原文】

豈曰無衣,

七夕①。

不如子之衣,

安且吉兮②。

豈曰無衣,

六兮。

不如子之衣,

安且燠兮③。

【注釋】

①七:表示衣服很多。②安:舒適。吉:好,漂亮。③燠(yu):暖和。

【譯文】

誰說我沒衣服穿,

至少也有七套衣。

它們不比你做的,

又舒適來又漂亮。

誰說我沒衣服穿,

至少也有六套衣。

它們不比你做的,

又舒適來又暖和。

【讀解】

睹物思人,這是人間最普通、最傷感、最動人的一種情懷。

一方面,物本身的價值已變得不重要,無論它是一件極其普通的用具還是一件價值連城的首飾;物已變成了一種象征,一種引發無盡情思的觸媒。這樣,物本身的價值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轉換,由使用價值變成精神價值或審美價值,因而倍加珍貴和神圣。

另一方面,睹物思人的“人”,必定具有敏感的心靈,豐富的情感,忠誠的品質和執著的追求。這些條件缺一不可。水性揚花的人,見異思遷的人,鐵石心腸的,心如死灰的人,心懷叵測的人,都不可能有睹物思人的高尚情懷。

除此之外,長時期的朝夕相處,兩情相投,彼此間情同手足的親情,都是促使睹物思人的重要條件。

如今,這種古典的情懷似乎已不時髦了。然而,它永遠不可能消失。斯人長已矣,此情仍依依。

《詩經》原文 譯文(十一)(詩經第十一篇是什么)

葛生——最是悲愴悼亡時

【原文】

葛生蒙楚①,

蘞蔓于野③。

予美亡此”,

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

蘞蔓于域(4)。

予美亡此,

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⑤,

錦衾爛兮(6)。

予美亡此,

誰與獨旦?

夏之日,

冬之夜。

百歲之后,

歸于其居(7)。

冬之夜,

夏之日。

百歲之后,

歸于其室(8)。

【注釋】

①蒙;纏繞。楚荊條。②蘞(lian)草名,即白蘞。③予美:指所愛的人。④域:墳地。(5)角枕:有四個碩的枕頭,斂尸所用。粲:色彩鮮明。(6)錦衾:錦鍛褥子,裹尸用。爛:色彩鮮明。(7)居:指墳墓。(8)室:指墓穴。

【譯文】

葛藤纏繞著荊樹,

蘞草蔓延上山野。

我的愛人葬在此,

荒郊野嶺誰同住?

葛藤纏繞著棗樹,

蘞草蔓延遍墳地。

我的愛人葬在此,

荒郊野外灘同息?

角枕顏色光燦燦,

錦被鮮艷亮閃閃。

我的愛人葬在此,

荒郊野外獨特已.

夏日炎炎日子長,

冬夜漫漫寒難耐。

待到百年身后時,

同歸到你墓室中。

冬夜漫漫寒難耐,

夏日炎炎日子長。

待到百年身后時,

同歸到你墓穴中。

【讀解】

這是迄今我們見到的最早的悼亡詩。對已亡者的不絕哀思,深切各念,在詩中表現無遺。

睹物使人傷感,悼亡更讓人悲痛欲絕。誰都明白死人不可復生,正如死亡本身是人生無法超越的大限一樣。然而,死者生前留下的一切,在心靈之中是那么清晰,那么深刻,那么刻骨銘心,以至讓人無論如何無法相信眼前的事實。最無情、最冷酷的恰恰在于:鐵一般無可更改和挽回的事實就在眼前,迫使你必須違背自己的意愿它面這冷酷的事實,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事實與意愿的尖銳沖突讓人捶胸頓足,悲天愴地,撕肝裂肺。

最是悲倫悼亡時。只有在這時,我們才會真切感悟到生命的可貴,余情的難得,時光的無情,內心真誠的懺悔。這份真摯虔誠,足以感天動地,驚泣鬼神。我們會為自己平時的哪怕極微小的過失、傷害而后悔,為平時的不周到、不細致、不體貼而遺憾,為種種的失職而自責。

在悼亡故人的時候,我們實際上也在清洗自己的靈魂,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凈化和升華,仿佛讓自己變成了圣徒似的。人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就悼亡者而言,悼亡之時,其心也善,其魂也潔。我們從亡者身上照見自己,自動剖析自己,去領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去思索對死亡的超越。

《詩經》原文 譯文(十一)(詩經第十一篇是什么)

蒹葭——不懈追求的精神

【原文】

蒹葭蒼蒼(1),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2),

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3),

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4),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5),

白露未晞(6)。

所謂伊人,

在水之湄(7)。

溯洄從之,

道阻且躋(8)。

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坻(9)。

蒹葭采采(10),

白露未已(11)。

所謂伊人,

在水之間(12)。

溯洄從之,

道阻且右(13)。

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沚(14)。

【注釋】

①蒹葭(jianjia):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②伊人:那個人。③溯涸:逆流而上。叢:追尋。④溯游:順流而下。⑤凄凄:茂盛的樣子。(6)晞(XT);干。(7)湄:岸邊。(8)躋(ji):登高。(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10)采采:茂盛的樣子。(11)已:止,干。(12)涘(si):水邊。(13)右;彎曲,迂回。(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譯文】

蘆葦茂密水邊長,

深秋白露結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崎嶇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追尋,

仿佛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水邊長,

太陽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險峻難攀登。

順流而下去追尋,

仿佛就在沙洲間。

蘆葦茂密水邊長,

太陽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邊立。

逆流而上去追尋,

道路彎曲難走通。

順流而下去追尋,

仿佛就在沙洲邊。

【讀解】

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這讓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鷗喬納森》的小說。海鷗喬納森從不愿像自己的同類那樣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魚爛蝦,總想飛得更高,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為了練習飛翔,他的翅膀被折斷受傷,依然不改初衷。同伴們引誘他,譏笑他,他照樣堅持自己的追求,寧愿餓著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喬納森想達到的,是對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盡善盡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沖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己心目中盡善盡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于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志向。達到目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就存在于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值和意義也存在于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

《詩經》原文 譯文(十一)(詩經第十一篇是什么)

喜歡請轉發點關注!

免責聲明:文章素材和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同時文章僅代表本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89291810@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7日 上午9:53
下一篇 2024年4月27日 上午9:58

相關推薦

  • 單親 網癮

    單親網癮: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 單親網癮是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面臨著網絡成癮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單親家庭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 單親家…

    教育百科 2025年4月4日
  • 廣西小孩不上學視頻真實

    廣西小孩不上學視頻真實事件: 近日,一段關于廣西小孩不上學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視頻中,一群小孩在校園內非法聚集,拒絕上學,甚至對老師進行攻擊和威脅。這些行為引起了公眾的憤怒…

    教育百科 2025年3月1日
  • 孟母三遷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孟母三遷 孟母是中國古代的一位著名母親,她的兒子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孟母為了教育兒子,曾經三次遷居,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下面,我們來對這個故事進…

    教育百科 2025年2月1日
  • 子曰 學而時習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意為“學習并不斷復習,不也是很高興嗎?”這句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告訴我們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 學習是人類不斷進…

    教育百科 2024年12月17日
  • 2025甘肅中考成績查詢入口匯總學生登錄入口

    2025甘肅中考成績查詢入口匯總學生登錄入口 隨著2025甘肅中考考試的結束,考生們開始關注自己的成績。為了幫助考生們快速查詢成績,學校和教育機構都提供了2025甘肅中考成績查詢入…

    教育百科 2025年1月23日
  • 大學生休學能進教務系統

    大學生休學能進教務系統 近年來,隨著大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們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更好地管理學生信息和課程安排,許多大學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來緩解學生的壓力和提高教學質量。其中,教…

    教育百科 2024年11月5日
  • (ab)的2次方###(ab)的2次方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無數人每天都在為學習和成長奔波,但鮮有人真正掌握高效的思維方式。很多人陷入死記硬背的怪圈,用數小時的努力換取微乎其微的進步。你是否也曾感嘆:明明付出了時間與精…

    教育百科 2025年3月12日
  • 怎么戒網癮小孩子用的手機

    戒網癮小孩子用的手機 近年來,網癮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挑戰,許多小孩子因為過度使用互聯網而沉迷于網絡世界,甚至出現了心理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在嘗試使用各種方…

    教育百科 2024年10月8日
  • 大學休學辦理

    大學休學辦理:一個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過程 大學休學辦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一個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過程。對于那些想要暫時離開學校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學…

    教育百科 2025年5月12日
  • 初中畢業不上學

    初中畢業不上學 我從小就對學習充滿了熱情,但是當我到了初中,我發現學習并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在初中,我開始對科學和技術感興趣,并決定學習計算機科學。但是,我的家人和老師們則認為…

    教育百科 2025年7月1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阳市| 鲁山县| 乳源| 靖州| 青铜峡市| 米脂县| 军事| 遵义县| 汉中市| 龙山县| 呼伦贝尔市| 松溪县| 五河县| 府谷县| 云和县| 洪雅县| 伊川县| 西充县| 滦南县| 延寿县| 军事| 河间市| 嘉禾县| 白河县| 牙克石市| 鱼台县| 巴里| 海阳市| 鹰潭市| 涟源市| 上栗县| 松滋市| 屯昌县| 湄潭县| 正阳县| 日照市| 南涧| 兴仁县| 永泰县| 穆棱市|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