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學家、詩人和思想家。柳宗元和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并稱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一生寫下很多綺麗的文學作品,他和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推動了詩文發展進程,有很大的進步意義。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為曾經當過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的文章成就大于詩歌,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有《永州八記》《捕蛇者說》等,其詩歌最著名的代表作,非《江雪》莫屬。
詩歌《江雪》原文如下: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的大意是:這個冬天,特別的寒冷,雪也特別的大。四周的群山,連綿起伏,空曠無垠。在這樣的環境里,根本聽不到一只飛鳥的叫聲,更看不到一只飛鳥的蹤影,所有的鳥兒全都飛走了。大雪封山,所有穿梭在大山內外的小路上,不會再有任何人出來活動,看不到任何人的蹤影。世界是如此空曠寂靜。一個老漁翁,披著蓑衣,戴著斗笠,一個人,一條船,孤零零的,形單影只。那寬廣平靜的江面上,漫天飛舞的雪花飄飄落下,迷迷蒙蒙,混沌不清,融化的雪水和江水混雜在一起,更增許多寒意,面對如此惡劣的天氣,老漁翁依然心無旁騖地獨自垂釣。
這首詩,僅僅二十個字,高度凝練,卻給人們描繪出了一幅絕美的畫面。在這首詩里,雖然只有一個雪字,但從頭到尾,都是圍繞雪來寫的,山上是雪,路上是雪,“千山”、“萬徑”都是雪,才使得“鳥飛絕”、“人蹤滅”。就連船篷上,漁翁的蓑笠上,也都是雪。最后的“寒江雪”是畫龍點睛之筆,即便是江面上和江水里,都仿佛下滿了雪??梢?,當時,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濃又厚,水天不分,上下蒼茫,寒冷至極。詩人推出四個關鍵詞,“千山”對“孤舟”,“萬徑”對“獨釣”,采用強烈的反襯手法,彰顯了冷冽孤寂的大環境。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看上去,孤孤單單,卻更凸顯出其清高孤傲的性格,甚至有點大義凜然,從而刻畫出一個高大上的老漁翁形象。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正是柳宗元推動政治改革失敗,剛剛被貶作永州刺史之際,正面臨孤獨無助,而又極其險惡的環境,但仍矢志不渝,堅持自己的理念和操守。這個被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上,正是詩人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2020年11月27號
《黃鶴樓》
崔顥,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19歲中進士。他才思敏捷,長于寫詩,也算得上盛唐著名詩人,后人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秉性耿直,宦海浮沉,終不得志。崔顥以才名著稱,好飲酒和賭博,似乎還有點濫情,與女性的艷情故事,常常成為當時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其前期詩作多寫閨情,流于浮艷輕?。缓髞淼倪吶钍顾脑婏L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恢宏?!?span id="vvjhvh3"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4545670">全唐詩》收錄其詩四十二首,最為人稱道的是《黃鶴樓》。
今天復習這首《黃鶴樓》,原文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的大意是:早就耳聞黃鶴樓的神話傳說,但百聞不如一見。當我乘興而來,卻看不到任何仙人的蹤跡,也許仙人已駕著黃鶴離開了,所以,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我想,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也只有朵朵白云,在黃鶴樓上空飄來飄去。舉目遠眺,漢水北岸,一片平原,陽光普照,綠樹成蔭,歷歷在目,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不知不覺,已經時至黃昏,不由得想起,我的故鄉,我的家園,又在哪里呢?再看看,江面上煙波渺渺,暮靄沉沉,更加使人煩愁!
這首詩是寫作者登上黃鶴樓的奇思妙想,所聞所見,以及由此引起的孤寂鄉愁,情調、形象、語言都很高超??傮w來看,此詩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一氣呵成,淳樸生動,令人嘆為觀止。此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而且奠定了其一世詩名。南宋的詩論家嚴羽評價說: “唐人七律詩,當以此為第一?!倍P于崔顥的這首《黃鶴樓》,還有個有趣的后續故事。據說,詩仙李白第一次來到黃鶴樓,他登臨臺閣之上,望著遠方波瀾壯闊的景致,不由得詩興大發,正準備揮毫潑墨,卻驀然見到了崔顥題的《黃鶴樓》詩。他不覺讀了一遍又一遍,敬佩非常,不由得發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手中的筆再難落下。
2020年12月17號
《楓橋夜泊》
張繼,字懿孫,今湖北襄陽人,中唐時期詩人。38歲那年中進士,大歷年間,曾擔任過軍事幕僚,后來又做過鹽鐵判官,最高擔任檢校祠部郎中。據資料記載,他“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是一位重視氣節,有抱負有理想的人,不僅有詩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詩體清迥,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上Я魝飨聛淼牟欢?。不過,僅憑一首《楓橋夜泊》已讓他千載留名。
今天復習張繼的《楓橋夜泊》,原文如下: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的大意是:半夜時分,月亮已落下,烏鴉發出幾聲啼鳴,寒氣彌漫在整個天空。深秋的紅葉樹靜靜地矗立在江岸上,江邊夜泊的漁船上燈火忽明忽暗,在這樣凄清的夜晚,只能伴著離鄉的憂愁而眠。姑蘇城外,不遠處有個楓橋鎮,鎮上有座寒山古寺,此時分外寂靜。半夜里,寒山寺里敲響了“分夜鐘”的鐘聲,清晰地傳到了客船上,告訴人們此時夜已經深了。
據記載,張繼于天寶十二年考取了進士。而就在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六月,玄宗倉皇奔蜀。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張繼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于是就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楓橋夜泊》。
張繼這首《楓橋夜泊》是其經歷唐朝安史之亂后,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自己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出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凄清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充分表現了他的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是寫愁的代表作。全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因此,這首詩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兒童啟蒙詩。
總的來看,全詩首要特點是在景物挑選上獨具慧眼,動靜結合,明暗結合,遠近結合,所有景語皆是情語,景物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契合,共同構成了堪稱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意境清遠,全詩給人印象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就是“夜半鐘聲到客船”,也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楓橋夜泊》可以說影響深遠,楓橋、寒山寺原本并非規模宏大、聲名顯赫的名勝古跡,卻因《楓橋夜泊》而名聲大顯,至今名重江南,蜚聲海外。而由陳小奇作詞、毛寧演唱的《濤聲依舊》,則是從《楓橋夜泊》演化而來,問世即風靡海內外,成為大陸流行歌曲中的經典作品。歌曲之所以深受大眾歡迎,就在于很好地繼承了原詩美妙的意境,以及詩中隱約傳遞的愁情,觸發了人們都會有的時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激起了人們對往事的詩意懷想和對未來的無限期待。
2021年11月1號
《涼州詞兩首其一》
初時,只是對《涼州詞二首》有些印象,驚艷于“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華美詞藻。但始終記不住作者是誰。王翰,盛唐時期詩人,今山西太原人士,家境優渥,性格豪爽,善飲好飲,喜歡交接名士,但秉性耿直,嫉惡如仇,致使仕途不順。其詩詞句絢麗,妙不可言,詩圣杜甫對其推崇備至。代表作有《涼州詞二首》、《古蛾眉怨》、《飲馬長城窟行》、《春女行》等,其中,以《涼州詞二首》最負盛名。
今天復習《涼州詞兩首其一》,原文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我一直認為,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對于這首詩的解讀,學界以及詩詞愛好者多有爭論。這里,我只能根據有關注釋,結合個人理解,來講述那個遙遠的故事。
那一年,王翰以駕部員外郎的身份,相當于現在的后勤部副部長吧,押送糧草,前往西北前線,恰好趕上將士們凱旋歸來,大辦慶功宴。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成桶擺放,整齊有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血紅的葡萄酒汁,盛滿在白玉制成的夜光杯中,紅的晶瑩剔透。將軍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祝酒詞后,將士們正要舉杯暢飲,恰在這時,騎在馬背上的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為大家助興催飲。
想起剛剛經歷的生死搏殺,以及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將士們個個豪情滿懷。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興致飛揚,你斟我酌,大呼過癮。一陣痛飲之后,有的將士就有點不勝酒力。將軍高聲大嗓地說:大家難得高興,醉就醉吧,就是喝多了,醉臥沙場,也請諸君不要見笑。是??!戰場上九死一生,你死我活,十分慘烈,能夠活著回來,就是好樣的。為了保家衛國,將士們早將生死置之度外,即使喝多了、喝醉了,醉倒沙場,又有何妨?!
這首詩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了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沖擊,過目不忘。然后,詩人進一步渲染歡快宴飲的場面。最后引出:“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薄白砼P沙場”,雖有幾分“諧謔”,卻表現出來一種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首詩文字瑰麗,語言明快、情節跌宕,令人激情澎湃,蕩氣回腸,心向往之,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一大特色。
2020年12月11號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