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7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美育進中考的問題,引發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討論。今年10月,《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要求“美育中考要在試點基礎上盡快推廣,到2022年力爭全覆蓋,全面實行美育中考”。在12月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指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九個省開始美育中考改革試點,分值一般在10到30分之間。
美育課程究竟應該如何設置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呢?在應試教育的大指揮棒下,美育進中考會不會讓美育教育應試化,從而脫離初衷呢?對于師資力量本就薄弱的農村地區,美育教育能落到實處嗎?
隨著美育進中考的信號發出,光文化課成績好已經不足以敲開好高中的大門了,未來“能歌善舞”“吹拉彈唱”將成為孩子們初中升高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仔細閱讀《意見》可以看到,初中美育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對美育教學的目標定位是,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
然而美育課程究竟應該如何設置,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呢?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王登峰司長在12月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關于教學改革,我們要讓學生能夠在藝術課上增強藝術體驗。這個體驗就是要去欣賞美、觀賞美,能夠產生美的體驗和共鳴。同時,要掌握基本的藝術知識、基本的藝術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專項的藝術特長。”
目前,全國已有江蘇、云南等九個省份開始美育中考改革試點。從分值來看,美育分一般在中考中占10到30分之間,對比一下體育在中考分中的權重可以大致算出,未來美育在中考所占分值大概相當于體育中考的1/3左右。
這樣的分數比重對于一分甩出一操場人的考試而言,絕對是學生們的必爭之地。有不少家長認為,美育納入中考意味著孩子和家長的負擔會更重。因為家長為了孩子中考考出好成績,會對美育方面的課程進行投入,對于經濟困難的家庭,很難承受美育補課費,這類家庭的孩子會比較吃虧。孫女士說:“我感覺現在的孩子就是比較累,初中生睡眠也比較少,多數寫作業都寫到很晚。現在又把美育納入中考,無形中又增加了孩子的壓力。另外,從我們家長來看,各種培訓班的費用肯定會多起來,也無形中在經濟方面給我們家長帶來一些壓力。”
城市家庭尚且如此,對于廣大農村地區的學校而言,美育教育更是薄弱環節。農村教育資源本就與城市有著巨大差距,老師們還能否有余力硬著頭皮給孩子們加上藝術教育這節課呢?云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徐忠祥表示:“針對部分鄉村學校音體美教師結構性缺口問題,我們正加快配備教師。此外,我們現在已經建成覆蓋到班級的高速光纖網絡,將采取信息化的手段解決這類問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昭暉提示,將美育列入直接與升學相關的考試之中,一定要小心謹慎,謹防它可能引發的不公平問題。他說:“你出什么題、用什么方式考、怎么樣計分?這方面盡可能考慮到因為條件的差異可能會產生的不公平等影響。師資配備就要按照標準來,(比如)多少個學生必須配一個美術教師、音樂教師等藝術類教師。但是現在從我了解的情況來講,差距還比較大。所以各個地方在這些條件沒有達到之前,盡可能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不要‘一刀切’。”
不過,在應試教育的大指揮棒下,來自云南的謝先生表示,面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壓力,即便是中考中加入了美育的考核,他們依然會敦促孩子將精力放在主課之上。謝先生說:“首先,家長肯定都希望小孩去參加一些活動。但是第一,高考指揮棒在那;第二,未來的社會拼的更多的是腦力,我認為智力還是最重要的。”
此外,美育進中考會不會讓美育應試化,從而脫離初衷呢?江蘇淮安市教育局體衛藝處處長安慧娟告訴記者,淮安市從2016年就將美術、音樂納入中考。經過幾年的探索,目前學校也在轉變考試方式,由筆試調整為人機對話考核,不再局限于基本知識,而是注重考查學生對音樂和美術作品等的欣賞辨析能力。
安慧娟說:“藝術素養確實不能通過簡單的筆試進行考核,考試的方式方法還需要進一步優化,未來我們還將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藝術考試進行輔助。我們希望在國家有了新的文件以后,能夠推動音樂、美術考試進中考,能夠有更多專家來研究,怎么樣來優化考試的方式方法、內容和手段,使得藝術教育能夠回歸到育人的本真,能夠實現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