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武漢人身上有一股子勁,是韌勁、闖勁、拼勁、干勁。“我信了你的邪”“鉚起搞”這些武漢人常掛在嘴邊的方言,也加深了人們的這一印象。
事實上,武漢人的精氣神不單單是從他們的日常方言中可以看出,還有不少我們熟悉的成語典故,也正是出自這片土地。
篳路藍縷、一鳴驚人、百步穿楊……那些歷史深處的人物個性和豪言壯語,穿越千年影響至今,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些霸氣的成語,和楚地有怎樣的關系。
先說說這位“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他來自春秋時期的楚國。據《史記·楚世家》記載,他即位3年,外人卻看不出他的想法。伍舉給楚莊王出了個腦筋急轉彎:有只鳥棲在高山上,三年不飛不叫,請問這是什么鳥?
楚莊王答曰:三年不飛,一飛必定沖天;三年不叫,一叫必定驚人。
原來楚莊王正在摸底呢,而他決定出手的時候也是干脆爽烈——整頓吏治,任用良將,攻滅庸國。
此后楚莊王治國威德并用,在洛陽問鼎時,聽到王孫滿說“在德不在鼎”后,便領兵回國繼續勵精圖治,發奮圖強成就雄圖霸業,用“一鳴驚人”來形容也不為過了。
而他能這么兢兢業業,也是由于楚國先人給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有一次,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鄭國到晉國求援,說楚人很驕傲,出兵就可以把楚軍打敗。
但晉國有一位謀士卻十分清醒,他說楚莊王自從滅了庸國后,時常告誡百姓,不要忘記楚國先君開創基業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生活,楚國“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樣的國家哪里驕傲了。結果晉國不聽,任性出兵,被楚軍打敗。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講的正是楚國建國時的艱辛。原來,周成王時,王室為賞賜開國功臣的后代而分封諸侯。當時分封的諸侯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號,祖先熊繹被封為第四等爵號,稱為楚子,居住在荊山一帶,環境很是艱苦。
熊繹第一次以諸侯身份出席朝廷召開的盟會,卻受到了屈辱。回鄉后,他便號召鄉親“同心創業,奮發圖強”,帶領楚人駕著柴車,穿著破衣,在土壤貧瘠、自然條件很差的荊山墾地。
從白手起家,經一代代楚人苦心經營,楚國的疆土不斷擴大,財富日益增多,軍事力量不斷增強,終成江漢一帶的霸主。
當然,楚人不僅胸中有乾坤,身上也有功夫。“百步穿楊”的記錄,也是楚人貢獻的。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戰國時代,秦國的名將白起打算率軍攻打魏國,魏國的謀士蘇厲獻策,稱:“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這樣的武林高手尚有收住鋒芒的時候,白起也就別那么好戰了。
這個名叫養由基的年輕人,正是楚國的射箭高手,能夠在百步之外的楊柳樹上,按編號次序,連射中三片楊柳葉。重點是,他不僅藝高人膽大,還能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身懷絕技卻低調不膨脹。
春秋戰國500年,尚且人才輩出,能讓史家左丘明、司馬遷編寫進歷史,這是他們對遙遠古人的頌揚,也很值得今人細心品讀。
因為在2000年后的今天,當這片土地正在遭受新冠肺炎的創傷,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卻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堅韌頑強,續寫著當年篳路藍縷不畏艱辛的歷史。
讀史,使人平和內心,洞悉人生,增長智慧。
當面對人生困境之時,該如何使內心變得更加強大呢?有人說:那就多讀書吧。對此,周國平則認為:讀無用的書,做有夢的人。
每月4日12:00至5日12:00
微信讀書無限閱讀日
本期邀請無限閱讀者周國平
和大家一起擁抱哲學、品讀歷史
周國平跟大家分享了他的珍藏書單,這其中包括了《聽周國平講尼采》《煮酒論<史記>》等精彩有聲讀物。希望這份書單,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化解焦慮,學會應對人生困境。
除了精彩的無限閱讀日,滿天星公益圖書館,也在提高鄉村兒童的閱讀品質。一起來解鎖滿天星公益流動書箱,讓書本陪孩子們閱讀世界吧。
福利時刻
關注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的用戶,每人均可免費領取一本當下最熱門的電子書,只要點擊底部菜單欄中的“這里有書”即可獲贈,快去領取吧!
文字:蕭廷
參考資料:《史記》《左傳》
圖片:網絡
責編:王子墨
編輯:孫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