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經典回目,講述了窮書生范進五十四歲方才考中舉人,卻因此而高興發瘋的故事。毫無疑問范進是故事里唯一的主角,然而還有一個人雖為配角,但他的戲份絲毫不比范進少,給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這個人就是范進的岳父胡屠戶,一個混跡于市井之中的小商販,卻儼然成了范進中舉故事中的點睛之筆。胡屠戶的形象可以總結為如下幾個詞語:沒文化、勢利眼、愛吹牛,這與文弱、迂腐、窮酸的范進形成鮮明的對比。胡屠戶雖是配角,卻是處處搶戲,很多對話都是以胡屠戶為主,通過他的語言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環境。
一、沒文化言語粗俗
胡屠戶的初次出場,真就是未見其人而先聞其聲,首先傳來的就是他數落女婿范進的話:“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窮鬼,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這是范進考中了秀才,算是一件大喜事,而胡屠戶前來賀喜時說的話,應該還算客氣了,卻也是這般的難聽。可想而知,尋常時候胡屠戶與范進的對話就更加不堪入耳了,除了“現世寶”、“窮鬼”,一定還有更難聽的詞語。
很快就到了尋常時候,文中寫范進要去參加舉人考試,于是找岳父胡屠戶商量借盤纏路費的事情。借錢這事對于胡屠戶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在他看來借錢給范進,就跟直接把錢丟進水里沒有什么區別。這次胡屠戶感覺自己占了理了,更是肆無忌憚的臭罵了一頓,原文說范進先是被胡屠戶一口啐在了臉上,然后罵了個狗血噴頭,罵的范進摸門不著。
二、只認權勢不認人
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范進與范母的態度迥異,連稱呼都不一樣了。之前胡屠戶稱呼范母為“老不死的”,稱呼范進的的方式就更多了,例如現世寶、窮鬼、爛忠厚沒用的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尖嘴猴腮,這些充滿侮辱性質的詞匯,都是胡屠戶當面稱呼女婿用的。可見胡屠戶打心底里對于范進就滿是蔑視,雖說范進是胡屠戶的女婿,實則更像是供其打罵泄憤的奴役。
中舉之后范進短暫性發瘋,清醒來以后看見胡屠戶就在跟前,又習慣性地害怕被罵。令范進萬萬沒想到的是,往常在他面前兇神惡煞的胡屠戶,竟然說出來下面這番話來:“賢婿老爺,方才不是我敢大膽,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來勸你的。”當聽到這樣的話從胡屠戶嘴里說出時,范進恐怕都不敢相信,可以想象當時范進那難以置信的神情。
三、愛吹牛臉皮極厚
胡屠戶跟范進講話時,基本上是說一句話就有半句是在吹噓自己,跟別人講話時,但凡身份地位不比自己高,他也要吹噓自己。
范進考中秀才時,胡屠戶去賀喜,還要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如今不知因我積了甚么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也不知道他一個殺豬賣肉的屠夫,能夠積多少德,竟感動了老天,真是大言不慚。
胡屠戶之前在范進面前吹噓說,屠戶的行當里都是些正經有體面的人物,可后來鄉紳張靜齋來拜訪范進時,胡屠戶卻忙躲進女兒房里不敢出來,吹牛吹得太大,立刻就打臉了。之前發牢騷說后悔把女兒嫁給范進,后來又對鄰居們說,是他慧眼識人,早就知道范進要當老爺,所以放著很多條件好的公子不嫁,一定要把女兒嫁給范進,這更是睜眼說瞎話了。
客觀地說,胡屠戶對范進充滿了鄙視與不滿,總是對范進非打即罵,的確有點過分,但胡屠戶說的話也并非沒有道理,因為范進還真就像胡屠戶罵的那樣,窩囊廢窮鬼,爛忠厚沒用的人。否則他一個五十多歲的人,卻不能照顧七十多歲的老母親,更不能讓他的媳婦孩子吃飽飯,這難道不夠窩囊么?胡屠戶對他有意見,完全是情理之中的,換作誰都看不慣這樣的人。
《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的故事,作者在范進身上著墨不多,可能范進本身就是一個平庸到無所可寫的人,但是他的岳父胡屠戶卻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心直口快,特點鮮明。所以作者選擇了重點塑造胡屠戶的形象,因此胡屠戶成了《儒林外史》中非常成功的一個角色,胡屠戶的精彩表演直接反映了范進的平庸無能,揭露了其實為窩囊廢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