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54歲的杜甫,在四川夔州過的冬至。他的祖籍雖然是湖北襄陽,但他出生在河南鞏縣,近親兄弟姐妹多半在此。河南應該算是他此時最想回去的家鄉。
54歲放在古代官僚級別也不算老年,但是杜甫其實已經和官場脫了節。自45歲安史之亂中投奔肅宗,有了左拾遺的官職,由于太過耿直,得罪了皇帝,他的官并沒有做多久,就下課了。此時國家不太平,他失去了薪水保障,開始了顛沛的生活。去秦州,下四川,拖兒帶女,忍饑挨餓,最后落腳在夔州。在這里,他替公家管理田莊,并自己買了點果園,和家人一起勞動,略有積蓄。但是接近十年的顛沛憂患,也讓他有病纏身?;蛘咴诙虝弘y得的清平里,他感到了自己的日暮,于是開始籌備回鄉。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strong>
冬至在古代是一個重大的節日節日。周朝以冬至為一年的開始,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古代的太陽象征帝王,這一天,雖然是太陽行在黃經270度,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太陽離北半球最遠的一天,但是也是太陽回歸的開始,在冬至交節之后,太陽逐漸北行。
所以古代帝王這天會有隆重的祭天儀式,冬至雖至,是深冬,也是太陽開始回歸,春天雖然沒有到來,但預示春天的腳步已經從南方走來。
杜甫曾經身為朝官,也見證過天寶時代冬至節朝廷與民間的隆重熱鬧,而民間也以冬至為重要的佳節,在冬天里慶賀春之回歸,就算是這荒遠的四川深山,也有過年過節的氛圍。一年將終,怎么不讓人百感交集。
杜甫是難得的輕快。又一年冬至,又一個春天的期盼,如果從前根本思鄉卻難以回鄉,困在窘迫里,那么今年應該小有不同。
“刺繡五紋添弱線。”
這是說的冬至之后,白天太陽會漸漸長些明亮些,而女子可以開始在日光下繡花。同時五色線也代表太陽光,會在冬至后更加多彩和明亮。
“吹葭六琯動浮灰?!?/strong>
古代人真的就相信,蒹葭的灰可以感知冬至節氣的到來。這種葭灰占律的儀式,從遠古保留到清朝乾隆時期。那么古代冬至節,天文官員會用重大莊重的儀式表現這種神奇。雖然被當代科學證偽,但是古代人就相信,冬至節這天,會有葭灰在沒有人力干涉的前提下,應對天地之氣飄舞。那是一種大地春回的啟示和壯觀。
至少冬至節已經和人們的精神心理緊緊相關,這是春天的序曲。
2019年1月31日,江蘇省淮安市,古淮河畔植物枝葉掛滿了冰凍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strong>
其實柳并未發芽,而梅只是打著骨朵。但是在有希望和愿望人的心中,那是指日可待的。
你看看這柳樹還有半個月就發芽了吧,那柳樹已經有蓬勃的春意,蓄勢待發,雖然深山多寒,有時候會遮擋日光,但是梅是報春之花,隨時準備在冬天里開放呀!
“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這里自然的景色和家鄉沒有兩樣,讓孩子來眼前,給當爹的我倒酒,我的酒杯就在手掌心。
當然由于古漢語的變遷,這句詩有不同的解讀,是叫孩子斟滿自己手上的酒杯,還是叫孩子在冬至節也喝一杯并亮出杯底,不得而知。但這樣的溫和美好的親子互動,證明這個節氣里家庭的溫馨舒暢。
因為杜甫還有個愿望,一定會帶著孩子家人回鄉。
2020年4月15日,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邊柳枝搖曳。
這首詩有一種歲月沉滯后的小歡喜,小欣快,不是簡單的歌頌節氣的到來,而是融合了人生的滋味。一切季節人生的寒冷都是一個過程,只要你心里有盼望,那么春天會提前和太陽一起投射到心底,升起人生的希望和愿望。
隨著杜甫身體狀態的越來越差,兩年后,他正式踏上回家的旅途。只是他的盤纏是預料中的夠,但安史之亂對國家造成的傷害和后遺癥還在,比如回鄉路,受阻地方的叛亂。而杜甫竟然在路上和船上走了兩年,最后病逝在湖南的一條船上。
但是我相信他的心如同冬至后的太陽和梅花,一心向往的是安定的家鄉家園,那是悲涼中不滅的希望愿望,是春天的渴望。
那么冬至節,在傳統中有幾個重要的為當代人忽視的知識。
一,冬至,不是冬天到了,是冬天的太陽最遠。
二,冬至陽生,是冬至后太陽回歸,大地春天重新歸來。
你有什么要心愿對太陽祈福的,且放在冬至這天,太陽知道你的心!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