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丑”字,我們就想到“丑陋”、“難看”,其實,“丑”最初和“丑陋”、“難看”半毛錢的關系也沒有。“丑”字的繁體字是“醜”,但是兩者最初是毫不相干的兩個字。甲骨文的“丑”字如下,形如一只鉤著手指的右手。
“丑”字的原始意義為“扭”,我們可以“羞”字為證,“羊丑”為“羞”(甲骨字形如下),這里“丑”就是“扭”意,絕非“丑陋”之意。“羞”字就是“扭”著一只羊,古常用羊祭祀,扭著一只羊去祭祀。因此,“羞”之本義也即是“獻給神的美味”,后來該字被引申義霸占,不得不另謀出路,便加“食”字旁變為“饈”。此為“丑”字本義不為“丑陋”之鐵證。
后來,這個比較簡單的“丑”字又被借到十二地支之中,這樣人們不得不另造一“扭”字來表示“丑”原來的意義。今天我們所說的“丑陋”的“丑”則完全是漢字簡化的產物,硬是把“醜”與“丑”字拉上了關系,其實它們應該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醜”字才是不折不扣的“丑”家伙,它是由“酉”和“鬼”合在一起組成的形聲字,“酉”字表音,“鬼”字表意,現在我們還經常說某人“丑得跟鬼一樣”。“醜”字甲骨文如下:
甲骨文的“醜”字確實丑得嚇人,只因“丑”字與“醜”發音相同,而被拉來作“丑死鬼”了,真是冤枉。
*歡迎批評,如果感興趣,請點擊訂閱關注本頭條號,與您相識在字里行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