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作者介紹
索福克勒斯(約前496—前406),克羅諾斯人,雅典三大悲劇作家之一,年輕時就表現出了杰出的音樂才能。索福克勒斯出生于雅典西北郊的克羅諾斯,父親是兵器作坊主,早年曾受過良好的教育,擅長音樂、體育及舞蹈,這極大的影響了童年時代的索福克勒斯。
公元前480年,希臘人于薩拉米斯海戰中擊敗波斯人后,年輕的索福克勒斯曾因貌美和音樂天賦而被選為慶祝勝利的朗誦隊領隊少年。后來索福克勒斯進入政界。他于前443年出任以雅典為盟主的“德利亞聯盟”的財政總管,后來又兩次擔任重要的將軍職務。
公元前440年,當選為雅典十將軍之一,進入雅典的最高層。當時,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同斯巴達為首的同盟正在進行戰爭,他曾經與伯利克里一起指揮雅典海軍鎮壓過企圖脫離提洛同盟的薩摩斯人。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翌年雅典流行瘟疫,他曾擔任祭司一職。
公元前413年,約83歲時他進入雅典的“十人委員會”。在希臘遭受西西里島敘拉古的慘敗之后,這個委員會被賦予特殊權力,并委以重任處理雅典經濟和國內秩序恢復事宜。
索福克勒斯最后一項有記載的活動是前406年戲劇節前率領一個唱詩班,在他去世的對手歐里庇得斯的葬禮上唱挽歌。他本人也在那年去世。
第2頁 名家點評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劇作中最具震撼力的一部。希臘人篤信命運,這在悲劇中也有所反映。埃斯庫羅斯的《奧瑞斯提斯》被看作是命運劇,《俄狄浦斯王》更是命運劇的代表。但是,命運固然是不可戰勝的,俄狄浦斯并不是消極地等待,而是展開英勇的斗爭,他的品德,他那種完全不顧自己痛苦的行動,他那種不惜任何代價去尋求真相的決心,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可以說,這是一曲人與命運作殊死斗爭的悲歌。
第3頁 寫作背景
索福克勒斯生活在公元前496年至406年之間,當時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時期。據記載,索福克勒斯不僅在戲劇方面卓有建樹,還在政治宗教事務中大放異彩。一方面索福克勒斯本人擁護雅典民主制,要求以城邦利益為重,強調個體獨立自主的精神;另一方面他宗教觀念較為保守,主張維護現有的先知體系和神諭體系。這兩點在《俄狄浦斯王》該戲劇中得到表現。《俄狄浦斯王》 的創作背景影響悲劇本身的形成。
當時雅典開始迫害知識階層,如蘇格拉底遭迫害而死。工商業經濟蓬勃發展,個體自由意志衍生,帶有啟蒙意義的思想主張興起。天文學的發展,使得預言體系受到質疑,諸神的神話甚至存在也受到質疑。
公元前429年至427年,雅典經歷了兩次瘟疫的侵襲(劇中瘟疫取材于此),促成了公民內心懷疑與玩世不恭,同時也希冀出現治療奇跡。索福克勒斯借此重新詮釋俄狄浦斯的故事,樹立神明的權威,挽回宗教機構的聲望,維護現有的先知體系與神諭體 系,反對早期啟蒙思想。《俄狄浦斯王》 取材于希臘傳說中關于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
第4頁 內容概要
(公元前431)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它取材于希臘神話傳說中關于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 。
俄狄浦斯是忒拜王拉伊奧斯的兒子,拉伊奧斯預知自己的兒子會殺父娶母,因此,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他父親讓牧人把他拋棄,但是,科林斯王發現了他,把他收為養子。俄狄浦斯長大成人后,知道自己可怕的命運,便逃了出去,可事不湊巧,他恰好來到了忒拜,在那里當了國王,還娶了前王的妻子。
后來,忒拜城里發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弄得人心慌慌。神說只有找出殺害前王的兇手,瘟疫才能停止。而當地的預言家說兇手就是俄底浦斯,俄底浦斯不信,認為是有人陷害他。王后告訴他前王是在一個三叉路口被人殺害的,俄狄浦斯懷疑前王是自己所害,因為他確實在一個三叉路口殺害過一個老人。
后來,經過調查,找到了當年的牧人,事情的真相大白,應了神的預言,俄底浦斯受到命運的懲罰。俄底浦斯刺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的忒拜王國流放自己……
第5頁 名言佳句
1、切莫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對的。
2、最大的不幸并非死亡,而是想死卻不能死。
3、古訓:無論一個人的生命該被認作是幸福還是悲慘,在他死去之前,你不能評價他的一生。
4、有了正當的緣由,弱者也能戰勝強者。
5、沒人想像老人一樣活著。
6、莫做見不得人之事,時間知道一切,也會揭露一切。
7、茍活不如一死。
8、如果哭泣可使傷痛痊愈,逝者復生,那悲痛就比黃金更加稀有。(世上再沒有悲痛了)
9、真理總是最有力的論據。
10、缺乏勇氣的人,運氣永遠不會站在他這一邊。
11、愛人眼中沒有苛刻的誓言。
12、思想比武力更有力量。
13、倘若我還是我,我就沒有發瘋;倘若我已瘋了,我就不再是我。
(未完待續)
(文中圖片、資料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提供者)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