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朱自清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
(2)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3)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①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zhuǎn)。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4)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②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zhuǎn)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5)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重點精講】
【文章脈絡】①引出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②描寫了時間的匆匆流逝。③再次提出: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主旨情感】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順序】時間順序,從早到晚
【修辭】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
【語言】疊詞和短句。疊詞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輕輕悄悄”“伶伶俐俐”等,這些詞語真切地描繪出時間的蹤跡。“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等簡潔、輕靈的句子,給人一種輕巧、婉轉(zhuǎn)之感。
【手法特色】
手法:①首尾呼應。開頭、結(jié)尾都用了問句,首尾呼應,突出對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
②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
【對點細練】
1.結(jié)合文意說說作者為什么以《匆匆》作為文章的題目。
答案:以《匆匆》作為文章的題目,是想讓人們知道,時間寶貴,稍縱即逝,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時間,分秒必爭!
2.文章開頭寫“燕子”“楊柳”“桃花”與下文寫日子匆匆而過有關系嗎?請簡述。
答案:有關系。用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反襯日子一去不復返,引出下文寫日子匆匆而過,從而讓我們有所感觸。
3.賞析下面的句子,并理解其深刻含義。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答案: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戀。
4.下面句子有什么含義?請談談你的理解。
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答案:過去的日子就像針尖上的一滴水,顯得那么渺小,無聲無息,消逝得那么快,表現(xiàn)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5.“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作者為時光匆匆逝去,自己卻無所作為而感到抑郁、彷徨、傷感。
【小測練習】
1.結(jié)合文意說說作者為什么以《匆匆》作為文章的題目。
答案:①以《匆匆》作為文章的題目,能高度概括文章內(nèi)容,突出時間的匆匆流逝。
②奠定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包含著作者為時光匆匆逝去,自己卻無所作為而感到無奈、惋惜、抑郁、彷徨和傷感。
③能揭示本文的主旨。是想讓人們知道,時間寶貴,稍縱即逝,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時間,分秒必爭!
④能設置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5.試概括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內(nèi)心感受。
答案:文章寫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及自己對八千多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的嘆息,最后發(fā)出感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之情。
6.時間是抽象的,難以描繪,課文卻將時間的流逝描繪得生動可感。作者是如何展開描寫的?
答案:作者在課文開頭先通過一組排比句用大自然中人們?nèi)粘K姷氖挛锏膩砣ァs枯來描繪時間的流逝,從而引出對時間去不復返
現(xiàn)象的深思與追問。緊接著,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生動描繪時間無聲無息、無影無蹤地匆匆流逝的特點。在第3段中,作者又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時光以人的動作行為來具體描繪時間的匆匆。在第4段中,作者再次運用夸張、比喻、反問等多種修辭手法
來描繪時間流逝的匆匆。總之,作者通過恰當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難以描繪的時間描繪得具體可感。
7. 本文語言很有特點,極富美感,試據(jù)文賞析。
答案:①多用疊詞和短句。疊詞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輕輕悄悄”“伶伶俐俐”等,這些詞語真切地描繪出時間的蹤跡。“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等句子,簡潔、輕靈、明快,給人一種輕巧、婉轉(zhuǎn)之感,給人以美的閱讀體驗。
②多用修辭,表情達意,平淡而靈動,散發(fā)著濃郁的抒情氣息。如本文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使抽象無跡可尋的時間變得具體可感,形象而真實。如“……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一句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描寫出,過去的日子就像針尖上的一滴水,顯得那么渺小,無聲無息,消逝得那么快,表現(xiàn)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如:“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zhuǎn)。”一句,運用擬人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時間的流逝。“茫茫然”寫出了“我”對時間流逝的無可奈何。“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一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戀。
8.試試就本文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進行賞析。
答案:①首尾呼應。開頭、結(jié)尾都用了問句,首尾呼應,突出對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
②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
③多種修辭的綜合運用。本文多處運用了比喻、擬人、設問、排比等修辭手法,使抽象無跡可尋的時間變得具體可感,形象而真實。
作者運用極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表現(xiàn)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作者又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太陽有腳,輕輕悄悄地挪移著,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走,將本來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正是由于作者恰當?shù)剡\用了多種修辭手法來進行描寫,才使得文章富有詩情畫意的韻味,于平淡中散發(fā)著濃郁的抒情氣息。
④靈活起伏的節(jié)奏。本文用一串排比開頭,接之以四個問句,形成一種急切之勢,表達出作者迷茫、困惑和苦惱的心理狀態(tài)。而第
2段說“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平是漸漸空虛了”以平靜甚至可以說是頹然的語調(diào)將第1段的快節(jié)奏降了下來,轉(zhuǎn)入一種自我心理的陳述。第3段則延續(xù)第2段的抒寫,繼續(xù)細致地刻畫作者所感受到的時光易逝。第4段則又回到第1段的節(jié)奏上,以六個問句反映出作者心中的焦慮,向人生發(fā)出一種追問,同時每個問句之中都包含著對前一句追問的回答,也正是在這一問一答也就是一起一伏之中,詮釋了作者對生命的理解,對“匆匆”的體悟。而文章結(jié)尾一句“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同樣是問句,卻顯得憂傷、淡漠,像一片輕盈的葉子落在讀者的心頭,令人久久回味。正是這“急——緩——急——緩”的變化,使全文有了靈動的生命,使作者的情緒和感受更能引起共鳴。
⑤視覺獨特。(作者不僅能夠綜合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來描繪抽象的時間,而且還)把觀察的獨特視角深入到自然與人們?nèi)粘I畹木唧w行動之中。所以讀者在閱讀時,總會有一種還原生活的真實感覺,總是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把本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時間流逝這一日常現(xiàn)象寫得如此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