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四川閬中師范學校師生受邀參加央視《黃金一百秒》欄目十周年慶典,該校舞蹈專業8名師生攜閬中民俗舞蹈《亮花鞋》,耀眼返場,步步生花。這已是該校師生第七次登上央視舞臺。
閬中師范學校,為什么能七登央視舞臺?這所位于四川閬中的中等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師資建設等方面有哪些亮點?讓我們一探究竟。
閬中師范學校師生參演2018年央視狗年春晚舞蹈《亮花鞋》
硬件設施提檔升級
學校踏上職教“快車道”
走進閬中師范學校大門,象征著閬師人拼搏精神的百步梯,映入眼簾。從這148級臺階,走出了10多名全國勞模,30多名全國優秀教師,550多名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一代代閬師人踏著這148級臺階走進閬師,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從老師手中接過教書育人的火種,播種到全國各地,播撒到教育一線。
四川省閬中師范學校創辦于1956年,這樣一所有著67年悠久歷史的學校,跳出師范體系,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質量,打造職教品牌,離不開黨和國家政策的支持。
閬中師范學校俯瞰全景。
政策支持是保障。南充、閬中兩級市委、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通過出政策、給資金、建機制、優環境,為閬中師范的轉型與發展保駕護航。
“這幾年閬中師范的變化太大了,新建圖書樓、藝術樓、實訓樓,還給所有教室、功能用房配備智慧教學設備,電鋼琴房、形體訓練室、體能訓練室、心理咨詢中心、茶藝室等等一應俱全,我們深刻感受到政府對職業教育非常重視!”在閬中師范從教30余年的四川省特級教師、正高級講師何仕平談到。
閬中師范學校茶藝社團活動。
位于嘉陵江畔、盤龍南麓、鳳翅山崗的閬中師范,校內高樓林立、佳木蔥蘢、環境宜人。擁有主教學樓5棟,實習實訓樓5棟,國家撥付資金用于硬件提升,學校新建了與專業配套保育員、電鋼琴、書法、茶藝、古箏、中西餐擺臺、模擬套房、中餐烹飪、西式面點、運動訓練、高爾夫、播音主持等專業實訓室300余間,新建的圖書館電子紙質藏書達37萬冊,各項辦學條件均優于國家標準。
閬中師范學校電鋼實訓課。
緊抓內涵提質培優
搭起成才“立交橋”
近年來,閬中師范積極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關于加快“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教體系,多措并舉構建職教互通立交橋,培養學生多元發展、成人成才。
“我們始終堅持德育為首、五育并舉的育人理念,通過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學生三自教育、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家國情懷和世界視野的現代青年。我想這是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也是家長朋友最關心的問題。”閬中師范學校黨委委員、政教處主任李芳旭介紹。
該校在開齊開足思政課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各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持續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切實做到“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互通互融,不斷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課堂、進頭腦。以“兩級”(年級、班級)、“兩會”(團委會、學生會)為單位,通過序列化的主題班會、團日活動,打造積極向上、生動活潑的德育文化。開展的心理健康團體輔導、學生技能大賽、紅色研學旅行、青年志愿者公益服務、傳統文化進校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學生的身心素質,培養工匠精神,涵養家國情懷。
近年來,在深化三教改革、深化校企合作方面,閬中師范多措并舉,碩果累累。推行“有趣有用有效”三有課堂,推動模塊化課程實施,與合作企業集團實施“雙元育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讓中職課堂提質增效。自課堂改革以來,該校教師獲四川省級以上教育教學能力大賽獎項43人次,成績名列南充前茅。該校學生近三年在各級各類賽場上摘金奪銀,獲得市級以上各類獎項260余項。
這些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截至目前,閬中師范擁有專任教師327人,其中,正高級教師2人,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獎杰出教師1人,省級名師、省級專家組成員、市級學科帶頭人30余人,南充嘉陵江名校長名師2人,具有碩士學歷或學位的教師25人,“雙師型”教師75人,企業兼職教師30余人。
這樣一支專業扎實、德技雙馨、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學團隊始終聚焦中職課堂,關心中職學生成長,圍繞“轉困導學”“核心素養”“教學反思”等主題,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三年,學校教師主編的5本教材相繼出版,20余項省地市課題結題并獲獎,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50余篇,教師科研能力極大提升。
閬中師范學校幼兒保育專業課堂教學。
加大力度服務地方
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閬中是千年古城,蘊含著豐富人文歷史和文化遺產。作為中職學校,我們不僅重視學科教學,更注重以美育涵養品德,以藝術啟迪智慧,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健康成長,培養有‘文化味’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閬中師范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康力介紹。
該校依托雄厚的藝體教育資源,深入挖掘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創編獨具閬中民風民俗的歌舞、戲劇、民歌等優秀作品達50余件,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于7次登上中央電視臺的經典節目——《亮花鞋》。此外,還有以閬中本源文化創編的舞蹈《夢回華胥》,被稱為中國舞蹈活化石的巴渝舞《巴國雄風》,閬中民歌《好玩好耍就到閬中來》《晾衣裳》《掐蒜薹》等,贏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評價。
在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方面,閬中師范常年面向退役軍人、下崗職工、進城務工人員,開展學歷提升和保育員、計算機、中式烹調、家政服務、茶藝師等技術培訓服務,每年各類社會培訓達8000余人次。
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該校派出駐村工作隊,堅持每月組織幫扶責任人進村入戶實施定點幫扶,為危重病人家庭、困難家庭、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殘疾人家庭送去慰問品;開辦農民夜校,手把手現場教授,點對點精準幫扶,開展生姜、核桃、花椒種植和生豬養殖等培訓,激發了貧困戶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幫扶工作成效顯著。利用優質藝體師資,經常性組織“文化下鄉”,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助力鄉村文明建設。
在公益服務方面,該校教師常態化到合作的園所、中小學開展環境創設、大課間操的指導工作,每逢旅游黃金周,組織志愿者到古城大街小巷進行服務。該校的心理健康咨詢中心,還承擔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導工作,定期深入全市中小學,積極發揮“心理按摩師”作用,幫助未成年人積極面對學業、生活中的困惑,緩解心理壓力,助力健康成長。
閬中師范學校播音主持實訓室。
搶抓機遇乘勢而為
揮寫未來“新答卷”
2022年10月,閬中師范學校獲準成為首批四川省“三名工程”建設單位,也是南充市唯一一所教育部門主管入圍此項目的學校。此項工程將通過三年時間,在全省遴選100所中職名校、200個中職名專業和100個中職名實訓基地進行重點建設,建成一批綜合實力強、人才培養質量優、社會認可度高,西部一流、全國領先的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和實訓基地。
截至目前,該校名校、名專業、名實訓基地三大建設任務已經全面啟動,規劃重點建設子項目728個,預計投入資金2350萬元,現已取得標志性成果20余項,申請國家專利4項,建有大師工作室3個,2個國家級課題成功申報立項,多部校本教材完成編撰,4個精品錄播課程完成制作。在四川省教育廳2022-2024年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4個研究項目獲批立項,其中《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工作手冊式新型活頁教材開發》被評為重點研究項目。該校教師參研的《高職院校教學輔助系統設計與開發分析》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區域改革發展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授予一等獎。
據悉,該校將以創促建、以創提質、以創爭優,到2024年,打響“質量立校、人才興校、科研強校、文化潤校、服務亮校”五大名片,建成綜合實力強、辦學水平優、服務能力強、社會影響力廣的中職名校,在區域內發揮引領輻射作用,并為學校下階段進入教育部中職“雙優計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洗盡鉛華留本色,大浪淘沙始見金。閬中師范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茍朝均表示,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兩級市委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堅強領導下,閬中師范學校將鉚足干勁迎接新的挑戰,加快推進四川省“三名工程”建設,為全市職業教育更大發展和經濟社會更大進步,作出閬師新的貢獻!
學校檔案
四川省閬中師范學校創辦于1956年,兩次參與國際合作,八次獲得國家表彰,師生七次登上央視舞臺,是四川省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全國百所中師名校、四川省首批三名工程建設學校,多次被省教廳表彰為“校風示范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連續30多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學校占地210畝,開設有幼兒保育、計算機應用、動漫與游戲制作、旅游服務與管理、音樂舞蹈繪畫、播音與主持、運動訓練、中餐烹飪等12個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4000余人,自考函授在籍學生2800 余人,設有職普融通班、校企訂單班,有政行校企合作單位100余家,政行校企協同辦學,中高職一體化貫通培養,搭建多元成才通道,鑄就學子精彩人生。
辦學67年來,閬中師范已為國家培育3萬余名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術的優秀人才,為川東北乃至西部教育和經濟發展貢獻閬師力量。
推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