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說|范衛平:欖中致力打造中國最具特色的外國語中學
“我們學校3000多名學生里,近2000名學生學習小語種,學小語種的學生約90%能考上國內本科,優秀的學生還能出國去非英語國家讀大學。”近日,中山市小欖中學(中山市外國語學校)校長范衛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該校學生多為外來務工子女,有許多貧困生。“我們的生源多是打工者的孩子,在我們學校學習小語種是公辦普高的收費,卻能創造這么優秀的成績,我們感覺很自豪。”
小欖中學。
中考,已經將優質生源和普通生源劃分開來。生源相對較薄弱的普通高中絕大部分無法真正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面對高考,普通高中如何與重點高中避開同質化競爭?范衛平認為,要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發揮優勢,走揚長教育,打造外國語辦學特色,切實提高小語種教育教學質量。
校長范衛平。
從無到有,闖出小語種“新路”
小欖中學位于中山工業強鎮小欖鎮,是發韌于1740年的百年老校。范衛平回憶,20世紀90年代,在廣東省內小語種教學幾乎是“黑燈瞎火”。約在1996年,小欖中學歸鎮管,那時小欖致力打造工業園,引進了許多日本、南美、歐洲工業。為同步引進懂相應小語種、相關文化的人才,小欖中學尋到了開設小語種班的契機。“當時我們沒有師資,沒有教材,在小欖鎮政府的支持下,小欖中學逐步探索出一條新路。”
小欖中學外語翻譯小組活動。
自2002年起,學校開辦日語班,2015年加掛“中山市外國語學校”牌子。范衛平表示,2015年,中山市辦學體制改革,9所鄉鎮普高收歸市直屬。新收歸的9所鄉鎮普高同質化嚴重,表現在其中的7所普高基本都在拼藝體。對于招生仍舊按照梯度志愿,對生源排在中山市第9—10位的小欖中學來說,相對優勢減弱。“那幾年,隨著經濟形勢以及用人需求的轉變,我們深知學校的特色發展之路要結合國家的戰略發展,決定厚植‘多元發展,人人成才’的辦學理念。”
小欖中學學生在上德語課。
目前,除英語外,學校還開設了日語、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語種,是目前全國開設小語種門類最多的中學之一,學校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具特色的外國語中學。
除了通過中考填報小欖中學特長班志愿外,該校普通學生也可以在高一時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興趣愛好選擇小語種學習。“目前,省內許多學校也開設小語種班,但大多是作為第二外語開設,第一外語是英語。我們的小語種則都是第一外語。” 以高考分科編班為契機,該校指導學生進行不同外語語言的選擇,實現了畢業生可以既在國內就讀,也可以申請就讀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高校,讓學生“兩條腿走路”。
本科上線人數5年翻了兩番
2015年—2020年來,以高考升學指標為參照的體系來看,該校本科上線人數5年翻了兩番,在2019年高考中本科上線人數突破800,復歸全市前六位,連續5年獲得中山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評價先進學校。
小欖中學舉辦俄語書寫比賽。
從以學生全面發展的參照系來看,該校學生成功入選2019年AFS國際交流項目,IEEA英語精英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高中組金獎(全國5%獲獎率,廣東省僅兩人獲此殊榮),其中口語部分滿分,第一屆全國中學生日語演講比賽總決賽一等獎,第三屆全國中學生俄語大賽全國一百強,第十五屆俄語國際奧林匹克競賽8人進入總決賽,是全國入圍人數最多的學校。
范衛平介紹,學校是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AFC項目學校。該項目是教育部委托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組織的國際文化交流項目,負責組織我國與世界各國中學師生的中短期交流項目。該校日語生陳建全同學就是利用這個項目獲全額獎學金去日本留學半年。
“全國中等日語課程設置校副會長單位”“廣東省教育學會多語種教學與研究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中俄高中聯盟成員單位”等多個頭銜,是對小欖中學小語種教學的充分肯定。據悉,該校牽頭成立了珠三角外國語學校聯盟,第一批有14所會員校,為珠三角地區小語種教師搭建了教學教研交流的平臺。學校還與省內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商學院等高校簽署合作協議,充分利用他們的國際交流資源,為小欖中學學生在國內就讀或出國留學提供支持和優質、便捷的服務。
“我們學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小語種教育,以掛牌中山市首家公辦外國語學校為契機,結合學校原有的藝體教育特色,我們提出了建設五個新欖中的發展目標:辦中國最具特色的外國語學校、中山市北部名校(南有紀中,北有欖中)、廣東省設計類人才培養基地、廣東省藝術體育第一品牌、全國技術型大學生源高地。”范衛平說,學校力圖闖出一條“把普通生源的普通高中打造成為優質特色示范高中”的新路,打造名優特色普高,打造中國最具特色的外國語中學。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廖冰瑩
【攝影/視頻】李姍恒
【通訊員】李顯剛
部分素材由小欖中學提供
【作者】 廖冰瑩;李姍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