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都說沒有家人陪伴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事實上孩子學習也是需要陪伴的,如果能在陪伴中燃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那就是高質量陪伴了。
現實中不知多少父母,天天耳提面命,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自己下班回家卻只想當條“咸魚”。殊不知,你的懶散,你手機和電視里傳出來的聲音,都在誘導孩子玩耍。
沒錯,督促孩子學習最好的方式,是親身陪伴,最容易卻也最難做到。
督促孩子學習,下面這些父母的做法太棒了:
圖片中的爸爸,為了高質量陪伴女兒學習,靠毅力戒掉了游戲、視頻和小說,手機里瀏覽的都成了和學習相關的東西。

但你知道嗎,這位父親并不是從一開始就開竅的。
從前他總是借著忙工作、快樂教育的借口,忽視陪伴女兒的時間。直到女兒上初中后成績怎么也上不去,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后來,他每天都會抽時間輔導女兒工作,還會主動和老師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讓孩子體會到了父親的愛與陪伴。
這樣的好父親,在溫州也有一個。
女兒在溫州市區上學,朱先生的家卻在永嘉縣,距離比較遠。
于是,這位爸爸豪擲50萬買了一輛房車,就停在女兒學校門口,好讓女兒享受到放學就到家的便利。

周一到周五自己和老婆輪流照顧孩子,給孩子做飯,還負責陪讀,每周五一家三口就開著車回家。

不過家里不富裕的還是慎學啊,這只屬于富家人陪伴孩子的方式。
孩子最需要的并不是用錢買來的虛榮,而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沒有金錢的陪伴可以純粹,有金錢的陪伴可以使之錦上添花。
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中國詩詞大會》中的上海女孩武亦姝,她以理科總分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優秀的她早在高二時就已經引人注目了,被清華大學【全國領軍人才選拔計劃】相中,高考只要過一本分數線就會被錄取,當時這個名額只有兩個。
如今,她不用這個名額也有資格進入到清華最好的班級之一,可謂是實力的證明。

除了武亦姝自己聰明努力,背后也離不開陪伴她學習的父母。她的父親下午4:30之后就不再碰手機,專心陪孩子學習,這一點有幾個家長能做到呢?
在武亦姝身上,我們能看見學者的沉靜。
同樣,為了陪孩子不玩手機的還有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家長,當年高考他總分僅扣了20分,其中語文扣10分,被稱為現實版的江直樹。

只有他知道,母親的陪伴給了他多大的信心。
與其焦慮孩子的學習,不如親自陪伴
有些家長說:“我給孩子報補課班,也是全程陪著的啊”。
高質量的陪伴,指的是參與到孩子的世界中,如果孩子在一旁學習,而你則在一旁溜號、睡覺、玩手機……那陪伴僅僅變成了感動自己的行為。
為什么有些家長會對陪伴做無用功,對教育顯得那么焦慮?
原因在于家長一直都是間接性地關注孩子,孩子出現問題了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問題就散養。
于是,對孩子接下來的發展少了確信,多了慌張。這些體現在孩子身上,就是不自信,做事少規劃,遇事容易一驚一乍。

正確的教育不僅僅是長久的陪伴,最重要的是家長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長。
孩子懂的家長懂,孩子不懂的家長也懂一些,雙方之間才有更多交集。
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精進自己的過程,每個孩子的起點都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孩子的起跑線永遠不會一樣,因為父母給的基點真的不一樣。
致敬每一個為了孩子不斷成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