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店手機怎么管?這里有個好招兒免費領(餐飲店員工的手機怎么管理)
在我們輔導餐飲企業梳理和制定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常會涉及到手機管理的問題。上班時間收手機,是很多餐飲企業的普遍做法。但由于企業和員工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收手機這件小事卻可能成為管理中的大問題,牽扯了管理層很多的精力,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要妥善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對策。同樣,其他企業的相關成功案例,也可以給我們提供參考,使我們少走彎路。以下結合我們入店體系輔導的具體管理案例,來解鎖餐飲門店運營管理中手機的管理問題。
一、吧臺統一管理,管理層也不例外
山東某時尚連鎖品牌企業通過五個月的發展,現在已經有了四家門店,第五家和第六家門店也即將開業。為了加快門店的標準化復制速度,最近,該企業的管理層坐到一起,制定企業的連鎖門店管理制度。在要不要將上班前收手機寫進工作紀律中這個問題上,幾個店長爭執不休、互不相讓。
正在經營中的四家門店的店長,其中兩個支持上班收手機,理由是:如果不收手機,誰還干活,一會兒刷刷朋友圈,一會兒回個微信,萬一在顧客面前也這樣做,豈不是影響企業形象,再說之前有過餐飲企業因為員工玩手機導致門店失火的新聞,店里不敢大意啊。所以他們的門店一直在執行上班收手機的制度。
另外兩個店長堅決反對上班時間收手機,理由是:現在誰還不玩手機?一上班就把員工的手機收上來,他們心里肯定不舒服,可能這一整天工作起來都會有抵觸情緒。而且上客高峰期大家都很忙,哪有時間玩手機,要玩也是客人比較少時,或者午市收市后,對工作影響不大。還有,因為要隨時準備接收總部的指令,或是關注重要客戶的電話,管理層一般不上交手機。管理層不交,只讓基層員工交,讓管理層怎么服眾?
另外兩個新店長看到他們吵得不可開交,尷尬地坐在那里面面相覷。他們都說,沒想到還沒有正式上任,就碰到了這么棘手的問題,也是夠讓他們頭疼的。原來一個小小的手機,還能引起門店這么大的管理問題。
我們的輔導老師給出的意見是:手機在上班前交到吧臺,由吧臺人員統一管理,防止丟失。不僅基層員工要交手機,包括店長在內的所有管理人員,都要交手機。如果有客戶的電話或員工家里的緊急電話,由吧臺人員通知相關人員來接。總部人員做好時間管理,盡量不在上班期間通過微信群發布消息,緊急消息通過吧臺電話通知到門店,訂餐電話則只留吧臺的固定電話。吧臺人員如果借職務之便玩手機,處罰加倍。
二、三效定格管理,加強督導
雖然有手機上交制度,但還可能會遇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江蘇某中餐店規定上班統一將手機交到吧臺,大家也都按照規定執行了。但有天店長在上廁所時聽到,有員工在廁所里打電話聊天,一聊七八分鐘,前廳正忙,他卻躲在廁所遲遲不出來。店長蒙了:怎么回事,手機不是都收上來了嗎?
為了防止員工利用蹲廁所玩手機,店里新增了一項制度,每次上廁所之前,員工要先在本子上簽字注明離開時間和回來的時間(商超店,店內沒有洗手間),超過規定的時間要倒激勵。結果實行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工作效率并沒有提升多少,反而讓員工覺得連上廁所的自由都沒有,造成了員工離職率居高不下。
店長調查了一番后發現,手機交是交上來了,但現在的年輕人誰還沒兩個手機,交上來一個,兜里還偷偷揣著一個呢。有的員工為了應付,專門買個老人機上交,而智能手機悄悄留下來玩。
輔導老師經過體系梳理,建議從三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通過三效定格,規定好員工在每個時間段需要做的事情,設定好時限、工作標準和工作量。如果有員工做事又快又好,經領導檢查合格后,他可以取回手機適當看一下,設定時間為10分鐘以內,稍作休整后再全身心地投入到開餐后的工作中。但一定要強調工作經領導檢查合格,以免出現敷衍的情況。
其次,讓主管負起應有的監督責任。許多基層管理人員是從普通員工升上來的,業務技能非常好,但管理知識可能稍有欠缺,更多會將自己放在一個大服務員的位置上。在制定制度時,需要明確,基層員工違反紀律,直接領導要負起連帶責任,通過制度引導基層管理人員承擔相應的管理職責。如一名廚師在上客期間玩手機,被倒激勵10元,他的直接上級廚師長,將同時被倒激勵10元,各級主管、領班開始警醒,加強對各自分管員工的監督和思想意識方面的引導,上班期間偷偷玩手機的現象很快便杜絕了。
第三,加強總部對門店的督導。如果總部的督導人員發現有員工上班期間玩手機的現象,那么負連帶責任的就不是他的直接上級了,而是店長。這樣一來,從店長到各基層管理人員,再到普通員工,都會有意識地擔起相應的責任。
三、打造企業和員工的利益共同體
無關變有關,利益共同體,是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核心。關于手機的管理同樣可以考慮將手機作為利益的某種媒介來使用。
用手機做媒介,讓員工參與到企業的品牌推廣中,通過增強員工的責任感,來提升員工的歸屬感,亦是一項可行的策略。
徐州某餐飲企業的明檔做得非常漂亮,雖然上班時間也收手機,但會在開餐前,讓其中一名員工為菜品拍照,然后發到朋友圈,其他人可以轉發、點贊、評論。拍照的任務由員工輪流執行,因為每個人都可以輪得到這樣的機會,所以就給了員工一個期待,全部工作結束后,就可以拿到手機,放肆地拍拍拍了。而且為了效果更好,員工會主動地將明檔的衛生、菜品擺盤標準做得非常到位,一個小小的細節也要改來改去,換著角度看來看去,直到滿意為止。朋友要是評論“原來你在這么好的企業上班啊”,或是“你們的菜做得真棒”,都會讓他們獲得很大的自信和成就感。
隨著快手、抖音等社交軟件的火爆,企業還鼓勵員工注冊賬號,將一些工作片段發到網上,讓普通員工成為網絡上擁有幾十萬粉絲的“明星”。這樣一來,員工的積極性更高了,下班后還會主動登錄自己的賬號,查看自己發的作品的瀏覽量、網友反應等,和其他網友互動,在無形中宣傳了自己的企業,吸引了大批粉絲前來打卡,更有不少人看了之后前來考察、要求加盟,一旦成交,該員工還可以享受不少的獎勵。如此一來,手機倒成了賺錢工具。
編輯點讀
上班時間收手機,是企業為了防止員工工作期間玩手機,影響企業在顧客心目中的形象,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避免由于精力不集中而產生安全問題而設定的必要制度。但在員工心目中,則可能成為企業不那么人性化的“槽點”。
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的90后95后走上工作崗位,這些互聯網的原住民,更是一群離不開手機的人。因此企業的手機管理制度要權衡人性,更要保障企業利益。手機制度如此,其他制度更是如此,在洞悉人性的基礎上,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