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手機經常給小孩玩的家長要注意了……(給小孩手機玩有壞處嘛)
最近幾年大家對各種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例早已屢見不鮮,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讓人防不勝防。
即便是沒有個人手機的未成年人,也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這么安全。以游戲為媒介,騙子騙起未成年人來也毫不手軟。
真實案例
近日,家住香洲的學生小羅(化名)在用外婆的手機玩游戲期間,看到有人在游戲內發布“免費領取游戲稀有道具”的信息。
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小羅主動在游戲內私聊對方。而后,對方以游戲聊天不方便為由,引導小羅去下載某聊天軟件。小羅下載軟件后,對方發來一個二維碼,但表示未成年人領取道具需要通過家長的手機微信進行掃描,才能進入道具商城。
網絡圖片
掃描了二維碼的小羅并沒有如愿得到游戲道具,反而是收到了“顯示微信賬號被凍結”的消息。此時小羅十分著急,把外婆的手機拿來領取游戲道具已經是冒著被罵的風險,如果還因此害得外婆的微信被凍結,那事情就大了。著急的小羅便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微信解凍的操作。
在對方的指導下,小羅先用外婆的手機下載了支付軟件,并綁定了一張銀行卡。不僅如此,小羅還打開了聊天軟件屏幕共享的功能,導致手機驗證碼泄露。
小羅外婆發現不對勁后,立馬找外孫女問明情況,但為時已晚,此時小羅已被騙走7萬元。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網絡圖片
近年來,家長們以哄孩子開心、獎勵孩子為目的,多半會在假期、作業寫完后,將手機交給孩子玩游戲、看視頻。未成年人在網絡沖浪過程中,多半沒有足夠的網絡安全意識,十分容易被網絡上隨處可見的虛假消息所吸引。
一旦有未成年人進入圈套,騙子就會抓住他們心智不夠成熟、不易分辨消息真假等特點實施詐騙。同時未成年人對掃碼轉賬、信用卡還款等操作敏感性不高,不易識破騙局。
警方提醒
學生防詐騙,家長最關鍵!
1、家長要向孩子普及電信網絡詐騙的手段和防范知識,告訴孩子在使用網絡社交賬號時不要隨意添加陌生好友,不要泄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以及相關密碼、驗證碼等信息,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向陌生人轉賬。
2、家長不要輕易開通免密支付、刷臉支付等支付方式,盡可能不讓孩子知道自己支付密碼。
3、學生遇到這方面的問題,應及時向家長、老師報告、求助。
多一次轉發
少一人被騙
轉自珠海公安
來源: 日照網警巡查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