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無法改變你的未來,但是你可以改變你的習慣,而你的習慣會改變你的未來。
在帶娃的這幾年,越來越意識到,一個人可以沒有很多很多的知識,但是一定要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好成績是好習慣背后自然而然的產物。
我本人是做媽媽以后有了很多改變,感受最深的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我們在一旁啰嗦孩子,你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應該怎樣,而是帶領著孩子一起去做,去改進,很多時候,是我們自身的行為在起著榜樣性的作用。
1、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些年,我頗為感慨的是,一個人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周圍人來講,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福音,細微到進門換鞋,個人衛生。所以,我放在第一位來說。
我啰嗦孩子更多的就是讓他收拾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愛干凈,把物品進行分類整理,小時候給他講的《送玩具回家》的故事,我記憶猶新,我們都從中收獲很多,孩子有時候很愿意執行。
也有不愿意的時候,比如說刷牙,說得再多,他就是不刷,當我拿起牙刷自己刷牙的時候,他很快就跟上來了。
當我自己找東西找不到的時候,我會很真實地告訴孩子,你看,大人也有找不到東西的時候,所以平時還是要做好歸類整理。
2、保持思辨
在《你好、小孩》這本書里,提出了這樣一個現象:現在的小孩子,一貼小紅花就老實了。
對于這樣的情形,我想我們每一個家長都不陌生,但是我也聽到過一位家長說的一句話特別好,“親愛的孩子,你沒有得到小紅花,并不代表你不優秀。”
外面的世界我們無法改變,我們能教給孩子的,是思辨并保持思辨的好習慣,這樣才不至于輕易受傷。
一次,孩子在室外玩跳房子的游戲,一位不認識的小寶寶目光始終在他身上,老奶奶更是一個勁地說,“你跳得真好,你真棒,繼續跳。”
我們大人看得一清二楚,因為我家孩子一停下來,那位小寶寶明顯就沒那么開心了,老奶奶是為了逗自己孩子開心才這么說的,孩子哪懂得這個道理,一回來,爸爸就給他捋了一下這件事。
沒有得到獎勵不代表你不優秀,說好聽話的并不一定是好話,讓你不開心的也不一定是壞蛋,所以思辨很重要。
3、保持專注
專注力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礎,要想結果更高效,就需要保持專注。
由于年齡的限制,小孩子的專注力也沒法保持那么長久,想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
專注力是保護出來的,而不是培養出來的,所以,以下幾種常見的行為會在無形中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①隨意打斷孩子。比如,在孩子正玩的時候,我們明顯感覺到孩子很專注,但還是會抱著愛的心理,時不時往他嘴里塞個東西(我以前最愛干這事),被打斷的孩子其實也很不爽,有時候會用沉默來表示抗拒。
②提供太多玩具。我們家最開始的時候,是為他設立了一個閱讀角,但是不可避免的也會有一些玩具,孩子就總是像猴子撿香蕉一樣的,丟了這個玩那個,一小會兒過去,又要摸另外一個。
后來,我把東西進行分類,看起來還算是整齊有序,面前沒有太多東西,孩子逐漸變得更加專注。
這兩天我們在家玩對接球,孩子慢慢也能接住幾個球了,我說,你知道你為什么能接住球嗎,因為你很認真,注意力一直在接球這里,所以,你能接住。
及時給予孩子肯定,讓他明白專注的重要性,孩子就會越來越專注,同時,我們也不要老是破壞。
4、餐桌禮儀
很多人會說,在餐桌上會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多余的不說,目前有常見的兩類情況,大家來看是否熟悉?
有人喜歡吃獨食,把自己喜歡的一盤菜吃光光;有人喜歡在菜盤里使勁翻菜,直至挑到了自己喜歡的菜,不顧他人的感受。
當孩子在菜盤里翻菜的時候,我告訴他,哪怕你夾到了不喜歡的菜,也要夾起來,你可以選擇不吃,但是別放回菜盤里繼續挑菜,同時,這就要求我們看準了再下手,使用公筷,這樣既衛生,又禮貌。
孩子吃飯的時候為了方便和爸爸講話,總是習慣性坐得歪歪扭扭,所以,我會啰嗦他,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吃飯的時候坐好,別坐得歪歪扭扭。
甚至在過年的時候,我還給他展示怎么擺放碗筷和椅子,擺好之后,要確保坐下去的人面前正好有一副碗筷。
一些基本的餐桌禮儀還是很有必要的,不講那么高大上的,起碼要做起來不讓人反感吧?
5、適度玩手機
現在的很多孩子,玩手機都玩得很順手,能使用手機撥打電話,拍照,查詢自己需要的知識,我們在感嘆孩子無師自通的同時,也少不了擔憂,因為孩子也會對手機里的動畫片上癮,會癡迷游戲。
對我個人而言,刷手機的時候,第一次看時間的時候才覺得自己只是刷了三四分鐘而已,再看的時候,心想也就不過是十來分鐘了,不知不覺中,猛一回神,三四十分鐘就這么刷過去了,而對于時常嗷嗷沒時間的自己,這是多么打臉的行為。
未來的社會不知道會發展成什么樣兒,但是目前來講,過度玩手機,輕則傷害眼睛和脊椎,重則影響學業。
我們當父母的,管理孩子不在我們面前玩手機是很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孩子在我們背后是真的不玩,還是玩了我們也不知道,這個很關鍵。
所以,在手機頻繁使用的今天,我們只能多思考手機里有多少網頁是和我們有關的,從而把控好自己的欲望,優化自己的行為,自控力,這才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正確理念。
我也很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的頻率,因為屏幕真的很傷眼睛,孩子拿手機也多半是看日歷、天氣預報,聽故事,偶爾打游戲看動畫片。
6、保持閱讀
有句話說:閱讀不會讓你變得更好,但會讓你成為你自己。
對我來說,吸收不同的知識也是在不斷地打破自己的認知邊界。閱讀可以讓我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有時候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比如:
在《人生只有一件事》這里,我學到了做真實的自己這樣的理念,內心很踏實;
在《創作者》這里,我明白了商業變現是建立在粉絲信任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發生的變現;
在《成長型養育》這里,我知道了成長型思維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于孩子,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對于孩子閱讀這件事,我也不含糊,我很普通,也不懂很多的道理,但是知識付費、給孩子選好書,我很舍得。
我告訴他,人生沒有參考書,但是有很多心路歷程,已經被他人寫在了書里,在你困頓受挫的時候,希望你可以去書本里找一找答案。
以上這些,與你共勉。
你來了,我是盛夏書香,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畢業十年不曾看書,因為孩子,我重拾書本。
在這里,沒有什么高大上的育兒理論,只是我做母親以來的一些真誠地分享;
初為人母,無知得很,每一筆,都是對過去的自己的一個交代,覺得文章有收獲,歡迎你動動小指頭點贊、轉發、分享,送給需要的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