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心情都是不錯的。幼兒園老師反饋的大多是孩子的進步和成長,而對于孩子的不足,卻是說起來很慎重。
活潑好動,到了小學就可能變成了不遵守紀律;釋放天性,到了小學就可能是沒有規則;更有主見強的孩子,到了小學,那老師的話就是耳旁風。
為什么我好好的孩子,到了小學后就變成了另一番情景了呢?
其實,孩子沒有變,而是環境變了,要求變了,才讓我們覺得孩子變了。

1、幼兒園時兩教一保,三個老師負責30個孩子。課堂活動通常是在25分鐘以內,孩子即使有自己跑去上廁所,喝水,都是在一間教室里,老師也不會強加管束。
而到了小學,一個老師負責全班的娃,40分鐘要認真的聽見,下課才能去喝水,上廁所。沒有這點規則和習慣,孩子通常就會不適應。
還記得《被困在廁所的老師》的事情嗎?真實生活中就是存在的。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老師,該拿什么來規范呢?
2、當微信做為主要的溝通方式時,每天跳出來的消息觸動著大家的神經。而最讓人緊張的,就是孩子學校的家長群。生怕漏了哪條,給孩子拖了后腿。于是《我就是退出微信群,怎么了》的視頻,似乎道出了廣大家長的心聲。微信群,成了家長情緒的“導火索”。教育部出臺禁止教師用微信群布置作業的規定后,一部分家長不淡定了!微信群里不布置,孩子一問三不知,這該如何是好?
布置了不行,不布置也不行,難道以后孩子每天放學老師都要給人手一份的作業通知單才可以嗎?
3、一年級的樂學,樂考,讓“河東師吼式”的輔導作業似乎成為了別人家的風景。但僅僅是背誦,朗讀的作業,同樣有些孩子也要寫上幾個小時 ,家里一樣是雞飛狗跳。
入學時都是一樣的娃,一學期結束,孩子們差距就明顯了。剛剛過去的期中小練習,100分的孩子為數不少,而80分以下的孩子同樣是大有人在。
一年級的家長,在這個時候做點什么,才能讓自己不會陷入”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的境地呢?
老師說的孩子沒聽到?寫作業13+3=10?三個漢字寫上半小時?寫了擦,擦了寫,總是覺得不是那個字的樣子!pbqd,傻傻分不清楚!作業寫了兩行,手就閑不住,開始玩橡皮?
你怎么這么不認真!
你錯怪孩子了!5-8歲是兒童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孩子的學習任務和能力發展是相關的。
老師說了一串話,有的孩子只聽到一半。這可能是聽記憶惹的禍
13+3=10,不是孩子不認真,是孩子沒看清,視學能力要背鍋
pbqd分不清,視分辨能力要提高
三個漢字半小時,視動統合要關注
你以為只是寫作業問題這么簡單?其實是背后的能力搞的鬼
!!!終于等到你!
國家級科研項目成果《5-8歲兒童核心能力訓練手冊》,以兒童發展規則為基礎,結合兒童能力發展與心理發展規律,將游戲與兒童核心能力相結合,旨在通過游戲訓練提升兒童能力,特別是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視、聽、說、讀、寫、記、算、思維8大能力,9大階梯,36個階段,400余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動手,動腦,實現手眼協調,聽動配合,讓孩子看到,聽到,想到,寫到,找到,做到。

孩子的成長是從犯錯開始,一次比一次進步的。整套訓練中,游戲難度隨進度逐漸提升,讓孩子在進步中成長,在練習中熟練,在游戲中進步。

這不只是一套給孩子的訓練冊,更是親子互動的游戲寶典。看起來容易的事情,你來試試,父子齊上陣,看看誰的成績好。
媽媽當裁判,挑戰爸爸大比拼。全家一起玩的游戲,調節的是家庭氛圍,增進的是大家的感情。
不懂他人苦,莫說他人懶。學習這事,為什么家長會覺得孩子不認真?因為我能做到!
真的體會下,才知道孩子的辛苦。理解孩子,不只是一句空話,更需要行動。
《5-8歲兒童核心能力訓練手冊》,一套家庭共同的游戲寶典,放下手機,關掉電視,拿出筆,全家一起,玩起來。
不試不知道,一試放不下。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還在擔心孩子輸不起嗎?這樣的游戲,輸的不一定是孩子噢
挫折不是故意挖個坑給孩子,而是讓孩子在真實的情景中去體會,去感悟。一次比一次進步,這次錯了,又何妨?我下次可以再努力
我是悠悠媽,40+創業寶媽,兒童心理教育從業者。關于《5-8歲兒童核心能力訓練手冊》,你有哪些疑問,歡迎留言噢。欲了解更多詳情,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