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流水不腐
休學之殤

乖孩子突然休學,整個家庭陷入慌亂,拉響了警報。父母緊鑼密鼓籌備孩子的復學計劃。父親寫5000字的復學方案,母親端茶倒水、噓寒問暖、求醫問藥。孩子,到底怎樣你才能去上學?你有什么條件爸媽都答應你!孩子,你為什么不去上學?你有什么困難你提出來,我們一起想辦法!
這就像領導對家長說,你為什么不拿業績第一?到底給你什么優惠條件,你才愿意拿業績第一?你為什么造不了火箭?你有什么困難說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在網上看到要接納孩子,連忙問只要接納孩子,孩子就能好起來嗎?要接納多久,孩子才會去上學呢?
遇到問題,找一個解決方法。這個方法是什么呢?
半信半疑踐行了接納、包容,孩子狀態一有好轉,立馬推到學校里去!希望速成,希望高效。對于復學的期盼就像渴望成功一樣急切。希望孩子早點回歸校園,也擔心休學久了跟不上學習進度,會加重孩子返校后的學業、心靈負擔。
頂著各方壓力,孩子勉強答應復學。這一刻似乎離成功很近,實質卻再次拉遠了孩子與復學成功之間的距離。
復學失敗,不是功敗垂成,更不是孩子沒堅持,而是拔苗助長,是本就夠不上卻硬推上去。推得越費勁,跌得就越疼。
在社群看到,有些家庭復學失敗兩三次,真的很痛心。痛心于孩子在歷次復學失敗中又新添多少創傷,又受了多少折磨,對于復學是否更沒信心,對于復學是否已不敢再憧憬?
我仍看到,家長在對待孩子這樣的活人時,有把孩子當機器的嫌疑。
機器沒有情感、情緒。機器在做同一件事時,即使失敗1000次,只要加滿油或者按下指令,機器仍可去嘗試第1001次。并且是全新的,不帶任何猶豫與踟躕的第1001次。
而人有記憶,人會害怕,人會后怕。
家長在復學之路上,并沒有結合人的身心狀況,把握做事、執行的方法與規律。關心則亂。
失敗是什么

失敗是什么?是屢敗屢戰?是失敗乃成功之母?
這些豪言壯語,正因為很難做到(或者一般人根本就做不到)才成為了“名言警句”。我們會把做不到的,逆人性的作為口號、標語,用來提醒自己。但我們不會把天天吃飯這種能力范圍內的事,作為精神激勵。
失敗是什么?
失敗是成功的反面。成功帶來自我肯定、自我認同、自我價值感。成功帶來的成就感,讓人愛做這件事。因為過程里,全是好的體驗。
失敗是挫折。失敗會磨損人的銳氣和自信,會讓人羞恥,產生自我懷疑。失敗是心血付諸東流,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失敗是內傷,是看不見但很難療愈的傷口。失敗能讓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翩翩少年,從意氣風發、揮斥方遒變成老氣橫秋、心有余悸。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句話用來形容失敗再好不過。
失敗是提醒人,你不適合這個方向,你的方法有問題。請你調整策略,或者換個目標。若還要硬著頭皮上,就是撞到南墻的頭破血流,是越來越大的沉沒成本和執念,是身心崩潰和習得性無助。
走出了失敗,失敗才可能是成功之母。沒走出失敗,便是一蹶不振。
忌憚失敗

享受成功的喜悅,也要忌憚失敗的力量!
別拿復學失敗不當回事!相反,對于這種失敗,要非常小心、警惕,要極力避免。
拔苗助長會讓禾苗死得更快更徹底,水到渠成才皆大歡喜。
抑郁中的孩子,精神上本就奄奄一息,這個時候任何挫敗,都是新傷。何況是復學這種心頭大事!
正如成年人大病纏身,工作不順,家庭紛爭,這時候若走路摔上一跤,都會險些崩潰。
努力,是因為有力可努。承受,是因為有能支撐起外物的內在力量。
復學失敗次數越多,成功復學的路途越難!假設休學后,成功復學的難度是100,那么每復學失敗一次,成功復學的難度就又增加一級。
初次休學后,只需要療愈此前的經歷。復學失敗后,既要療愈休學前的過往,還要修復復學失敗中的傷痛。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層層堆積,難有頭緒。相互交織,粘連錯綜。
摔倒后,別急著奔跑。緩一會兒,爬起來,走幾步,踏實著來。慢一點,會走得更穩,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