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咨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我想青少年抑郁最讓人麻煩的一個問題就是休學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害怕被人嘲笑,或者在學習過程中很費力會誘發強烈的挫敗感。
根據我的咨詢經驗,大致可以把這個問題總結一下,我觀察青少年抑郁休學會經歷這些心理階段:
完全封閉期

孩子因為抑郁痛苦所以在學校擔心被嘲笑,同時學校生活多多少少給人壓力還是有的,處在抑郁中一個人其實心理是毫無抵抗力的,學習中無論自己多么努力抑郁總會影響,所以挫敗感十足。
經常有人抱怨孩子抑郁休學的問題,我在想如果理解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并非一開始就會提出休學,多數孩子是經歷了極其痛苦的內心斗爭,最后權衡利弊才痛心和家長提出休學的。
這個過程中我們只需要接納孩子,讓孩子自己在抑郁期反思,這個過程中也許他會后悔,那么正好到時候等休息足夠,內心抑郁緩解時自然會主動提出回到學校,相反你在他最抑郁的時候逼他上學,不僅不會提高孩子學習效率,最后搞的抑郁更加嚴重就得不償失了。
這個方法其實是符合被稱為“自然后果”的教育方法。它最早是由18世紀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在其教育著作《愛彌兒》中提出來的。后來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斯賓塞也認為自然后果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他們認為孩子犯了錯誤,不需要大人去批評和責罰,而是用孩子的行為所帶來的后果使孩子體驗到痛苦,從而迫使其糾正錯誤。
自然后果是基于現實的壓力而自然產生的后果,沒有任何來自權威的強加,是源于情景和現實,因此,往往是非常有效的。
自我反思期

處在自我反思期的孩子,這個時候會極其糾結,因為長期不能學習的ta其實也很自責。
同時由于反思的時候,孩子內心可能會出現各種怨恨的心理,比如怨恨學校、家庭等等,由于孩子的心理問題肯定和過去的生活有關,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要擔心,這種怨恨的心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我們只需要接住孩子的情緒,讓ta知道無論怎樣,家庭都是接納ta的,我相信不會過多久,孩子一定會重振旗鼓。
這個階段符合美國家庭教育專家查普曼在其《兒童的五種愛的語言》一書里提出的觀點:“每個孩子心里都有一個情感容器,里面裝有支撐孩子健康成長所需要的情感能量。就如同汽車需要油箱來保證它的正常行駛一樣,我們必須確保提供孩子足夠的能量直至他們長大成人。”
重塑信心期

孩子在經歷長時間反思中其實也會陷入一種無聊甚至無意義感期,伴隨抑郁的治療進行,孩子抑郁感會減少很多,如果前兩個階段家長能夠正確接納孩子同時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我相信走到這個階段后,很多小孩會有點想重新回到學校的感覺,不過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著急,看孩子情況,倘若孩子的確很希望回歸學校,那么我們鼓勵他,倘若還未做好準備,我們也別著急。
總之這個階段也以孩子情況而定,切不可因為著急而丟失前兩個階段的努力。
回歸學校

當孩子終于經過漫長等待和自信重塑回到學校時,家長這個階段切記著急看重回到學校的結果,鼓勵孩子做自己,分數成績也要盡力為之,這個階段還是情緒健康重于一切。
因為孩子在離開學校一段時間后又重新回到了學校這個大環境中,重新面對來自于老師、同學的壓力,重新面對各種學業上的挑戰,難免會再次退縮和焦慮,需要家長陪伴,幫助孩子一個個問題去經歷、一場場考試去闖過。也就是在一個個現實的場景中陪伴孩子一起度過,有困難一起分析共同面對;有成績,一起鼓勵總結經驗。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里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所以希望家長明白,孩子在抑郁時需要陪伴鼓勵與愛,千萬不要過度因為看重成績而丟失孩子的信任,最終釀下不可挽回的后果。
就像重度抑郁癥患者、英國著名的新銳小說家馬特·海格在《活下去的理由》一書中寫道:不要在意糾結時虛度的時間,糾結過后時間的價值會翻倍。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