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家孩子有些時候非常作呢?
在寶媽群里,今天大家突然討論起孩子身上所存在的缺陷。有一位寶媽可能發現自家孩子像是一個“作精”一樣,所以就詢問了上面這樣一個問題。

暖暖媽:“你別說,我家孩子這兩天真的快要把我弄得崩潰了!你們知道嗎?有一次家里來了客人,我讓孩子去開門,孩子也很開心地答應了。后來我還夸孩子“寶寶真棒,以后來了客人你就去開門吧”,或許就是因為這樣一句話,現在只要家里來的客人,別人跑過去將門打開,他一定會哭鬧不止。直到客人出去之后重來一次,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豆丁媽:“我家孩子也是,我隨口說了一句,以后自己洗臉吧,沒想到孩子每天還真的有模有樣的照做了,并且一個步驟都不能錯,如果錯了孩子就會發脾氣,而且如果大人幫他的話,他還會生氣。”

糕媽:“現在孩子在父母的寵愛之下真是越來越作了。我家孩子除了上面所說的一切問題之外,最讓人恐怖的就是他晚上睡覺時候的一通操作。正常情況下,我們睡在床上躺下去睡著就可以,但是娃卻不行,一定要將自己所有的衣服疊好然后放到床旁邊,再抱來一個熊娃娃放在自己的右手旁。整個動作看似十分簡單,但是他卻能做一個小時。在旁邊我們還不能催促,一催促就哭了,每天都要折騰一次,氣死了。”
確實在某一個階段,孩子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喜歡做的情形,可是這真的是作嗎?還有一部分父母會認為,孩子有了強迫癥,是個處女座。
實際上,這樣的答案都沒有比較準確地解釋孩子在這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特征。
一些心理學家研究表示,當我們發現在某個階段孩子總是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并且一板一眼地做事情不允許中間出現任何的差錯,可能是他們進入了秩序敏感期。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有什么樣的特征?
從我們上面的分析,就已經得知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他們希望爸爸媽媽能夠遵從他們的想法,而不要去安排孩子的事物。
在這個過程之中,孩子也必須要遵守自己所設立的規則,不會隨意地改動。心理學家對于秩序敏感期也有一定的解釋。
有這樣一位兒童教育專家表示:孩子從一開始本身就是敏感的個體存在。正常情況下,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他們的自我意識會逐漸的萌芽,慢慢建立自己世界的規則。
加之本身不能利用大腦靈活地思考協調自己身體各個系統,所以總是會按照內心所想所做行事。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懂得急轉彎,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也可以發現孩子必須一板一眼地做事情,不管是物品的放置還是事情的程序,必須按照原有的秩序進行。
一旦破壞了這樣的規則,孩子就會暴躁不已,哭鬧不止,這就是秩序敏感期的表征。

孩子的自我決斷
“我就是要這樣做,今天必須先穿襪子后躺在床上睡覺,然后蓋上被子,不然我就不睡了。”
“我想要自己刷牙,你能不能不要幫我,我自己可以倒滿水的。”
“爸爸媽媽之前說的讓我去開門,以后這件事情都是由我來做,誰都不能去插手。”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幾句話一樣,父母和孩子相處過程之中隨意所說的一句話都有可能成為孩子自我決斷的理由。他們會按照父母所想所做行事,同時將此任務作為秩序的規則。
孩子自我的反叛
相比于之前較為乖巧的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他們會變得異常的煩躁。很多父母或許會思考,我之前那個完全聽我話的孩子去哪了?
實際上。這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之中發展規律所展現出來的差異狀態。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反叛是極其明顯的。他們敢于挑戰爸爸媽媽所建立的權威,甚至利用哭鬧的方式去威脅父母。

為什么孩子會出現這種比較明顯的秩序敏感階段?很多父母無法理解、實際上就是大腦在發育到某種階段之時,他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正確現象、因為孩子對于世界的理解也是極其陌生的。
他們只有建立一個較為秩序的環境,才能讓他們逐漸的對于外界的環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作為父母。也需要思考秩序敏感期所給孩子帶來的情感感知。

秩序敏感期的存在并不完全是錯誤行為的表現,這些正面影響父母別忽視
在父母看來孩子總是不聽話,喜歡和父母唱反調,所以異常討厭處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實際上,我們應該從另外一個方面來思考。
正所謂“優點的另一面是缺點,缺點的另一面是優點”,反向的思考或許能給我們帶來其他的想法。

- 自我認知的出現
孩子具有自我意識之后,很多父母或許還不會發現。只是一旦孩子表現出來比較明顯的秩序敏感狀態,爸爸媽媽就需要思考孩子是不是在表達自我?
除了我自己的訴說之外。所謂的自我展現也體現在自我覺得、自我思考、自我分析,秩序敏感期是作為表征的一種特征。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慢慢長大之后就需要脫離爸爸媽媽的庇護去表達自己,這種學會遵從內心想法的方式,其實是孩子的成長。
- 自我安全感的建立
有人說只有爸爸媽媽能給予孩子安全感,有人說安全感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其實這兩句話并沒有矛盾的說法。安全感的來源并不僅僅只是單一的狀態,父母和孩子自己都能給予相應的安全感。

當孩子進入秩序敏感期之后,其實就是他們在環境較為陌生的情況之下對于自己的保護,這也是安全感的建立。因為在較為秩序的情況之下,他們會感知到自己本身的存在而不會變得極其恐慌,他們想要有一個秩序的世界。
- 立規矩的最佳階段
對于現在大部分的孩子來說,都變得極其調皮搗蛋,這讓父母感到十分的煩惱,其實這也就暗示或許在孩子秩序敏感期間的父母沒有進行相應的教育。
那些聰明的家長明白在自己敏感期給孩子帶來的規則意識可以影響他的一生,所以進行快速的糾正以及建立規則意識是極其必要的。
在這個階段,孩子又會按照所設立的規則行事,自然而然會表現出了良好的狀態。


父母到底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度過秩序敏感期?
我們也可以了解到秩序敏感期所給孩子帶來的好處,孩子本身的成長也是處于從有到無的狀態。
秩序敏感期的存在也是有一定的期限,慢慢的孩子對于環境逐漸熟悉之后,秩序敏感期也就消失了。所以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極其重要,我們建議父母這樣做。
1)避免暴力方式的存在
對于孩子來說,在成長過程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狀態會讓父母感到十分的煩躁。加之在秩序敏感期階段,孩子可能更加調皮搗蛋,但是父母一定要清楚這是他們在現階段出現問題的正常現象。不要隨意地對孩子訓斥、打罵,畢竟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受傷。

2)促使孩子規則意識的建立
如果孩子喜歡有秩序感、規則感,為什么我們不能利用這樣所謂的規則意識,培養孩子身上所存在的特征呢?一些寶媽就會選擇培養孩子干凈衛生整潔的習慣。
也就是說,每天洗臉刷牙,原地歸位。很多孩子在玩完玩具之后可能隨意地扔,但是進入秩序敏感期之后,爸爸媽媽如果能教會孩子懂得玩具的整理,讓他們明白這是一種秩序的存在,相信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的麻煩事兒。

3)教會孩子理解他人
確實從孩子的角度思考,他們希望所有人能夠按照自己所建立的秩序存在。
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必然是不斷妥協相互成就,所以父母也應該讓孩子認識到在他們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之中一定不要過分的自我,不能以自己為中心。
當孩子懂得理解他人所存在的狀態之后,其實就是一個比較明顯的進步。畢竟在秩序敏感期間的孩子,去妥協是較為困難的。
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變得越來越優秀,也應該清楚他們所面臨的敏感階段是怎樣的?只有了解到相應的特點,同時明白它給孩子所帶來的好處,爸爸媽媽才能明白如何讓孩子淡然的度過?而我們上面所說的3點,大家不要忽視了。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