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孩子最不聽話的第幾天,孩子特別不聽話。
我們家一歲三個月的小子,就有了“白天”。白天晚上,除了白天睡覺的時候,還是不肯乖乖聽話,爸爸媽媽叫他做什么,他也要跟著去做,我能叫他不要看電視,你怎么還是不聽話?這時候,孩子是很聽話的。
早上起床,孩子刷牙洗臉,乖巧的。媽媽們都在刷著,孩子也是不鬧情緒的。但是媽媽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的時候,也開始吼孩子:“怎么還不起床,趕緊洗臉刷牙去!”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就是不聽話,反復無常的,氣得媽媽們不知道該怎么辦?
其實,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孩子太依賴爸媽。很多家長在跟孩子定規矩時,都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
小時候,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媽是因為不喜歡他們。但是,當他們長大了,我們就應該給他們定規矩,并且還要讓他們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如果孩子做了錯事,比如偷了東西、頂撞了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發生了沖突。
父母應該告訴他們,他們如何處理的。同時,也要告訴他們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這對孩子未來的生活會有很大幫助。
4、沒有養成良好的規矩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沒有必要給孩子制定規矩,也沒有必要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會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不好的印象,導致他們以后不遵守規矩,也不遵守規則。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父母會對孩子過于看重規矩,他們認為,一旦給孩子定下了規矩,就能督促孩子去遵守,甚至會一直盯著孩子。
因此,對于孩子不能遵守規矩的問題,父母要耐心教導孩子,比如,孩子玩火,父母就要告訴孩子火能有多燙,可能會受傷,不能一直盯著孩子,可以給他們講道理,比如說:“火能熱水是很燙的,不能一直盯著孩子看,會傷害眼睛。”父母的教導能讓孩子清楚地明白規則,守規矩。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看電影,這樣不僅是彌補了孩子沒有守規矩的缺憾,也可以讓孩子懂得守規矩。
最后,如果父母實在想讓孩子遵守規則,就需要借助于繪本的力量,通過故事來引導孩子遵守規則。
比如,當孩子在游樂場哭鬧著要玩耍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繪本,讓孩子知道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從而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明白守規矩的重要性。
《咕力咕力》中,作者對孩子講述了《咕力咕力》中小力的故事。
書中自有千百萬字,帶領孩子在真實的環境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通過故事情節的引導,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產生震動,逐漸學會理解、感知,再逐漸養成守規矩的習慣。
它很直觀的告訴我們,如果大人縱容或者放縱孩子,任性妄為,會讓孩子產生被忽視、被拋棄的感覺。
二、家長對于孩子過分的放縱和溺愛,孩子會有哪些危害?
1.養成了驕縱的性格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們會把家長的付出全部都看作是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在累,是為了家長滿足自己的需要,殊不知,這些看似是無原則的愛,其實是在孩子眼里的溺愛,當孩子長大后,認為自己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就會產生不尊重的心理,沒有感恩之心。
2.養成了驕縱的性格
有些孩子驕縱是因為家長對孩子溺愛,無論做什么都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原則性的東西不能讓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且做什么事情都要依照家長的意思,也不考慮孩子的感受,這樣孩子就會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養成驕縱的性格。
3.影響孩子的學習
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溺愛孩子,孩子的學習欲望也會越來越低,學習成績也會越來越差,這時孩子就會因為覺得學習給自己帶來了這么多痛苦,而變得對學習更加不感興趣,甚至是厭惡。
4. 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很暴躁
現在社會上存在一些性格暴躁的家長,對孩子總是打罵式教育,而孩子的性格也逐漸變得內向,變得非常暴躁,甚至會因為一點小事就離家出走。這樣的話就會讓孩子對家長十分的不信任,慢慢的孩子就會對家長產生厭煩,沒有了解的話也就不會再和家長溝通,想要和家長分享自己的想法就會越來越難了。
家長的教育方法,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如果你不想孩子變得暴躁,一定要做好這三件事情,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要打罵
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訓斥孩子,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對孩子好嗎?相信這也是不對的,可能孩子在犯錯誤之后,他們所受到的責罵和打罵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家長要清楚的是打罵是在教育孩子,而且打孩子并不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變的優秀,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調皮搗蛋。
2. 不要讓孩子隨意的傷害到自己
有的時候孩子在犯錯誤之后,家長也是非常的頭疼,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在惹自己生氣,不聽家長的話,這樣的舉動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暴力的傾向,但是家長也要明白,暴力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只要心平氣和的溝通,教育孩子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家長也要進行反思,不是說孩子做的不對才是不對的,而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