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不聽話媽媽哄她,孩子在家里呆著媽媽哄,老師哄。
從前媽媽給孩子買了一個玩具,孩子的心思在幼兒園里飄來。小家伙不聽話一天天的,也不聽話,讓媽媽很是擔心,不知道如何是好。
早上該上學的時候,老師告訴孩子今天要去文具店了,要收拾一下,孩子就磨磨蹭蹭地到處跑,直到鞋子濕了為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奶奶說,“快點,要遲到了,我給你買的這個,你昨天就是穿了好幾雙臟了的襪子,你怎么都不知道換!”
晚上,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奶奶叫孩子喝水,說溫度太高了,孩子就把水喝下去了,奶奶卻說,“要是感冒了就好了。”
早上起床的時候,奶奶擔心孩子吃不飽,會給孩子準備好早餐。
可是上學以后,孩子吃完早餐后,自己就去上學了,奶奶擔心孩子忘記帶水,會提醒孩子該換衣服了。
到了學校門口,奶奶又開始催促孩子穿外套了。
這時候,孩子正在換衣服,因為媽媽的催促,孩子很不情愿地穿上外套。
奶奶看到孩子不穿衣服,開始一個勁地說教孩子,“快點,要遲到了。”
結果孩子不僅無動于衷,還跟奶奶頂嘴吵起來。
奶奶就開始懷疑孩子是不是故意的,“要不是在你提醒,我早就會遲到了!”
最后,孩子還是開開心心地穿上了校服。
其實孩子很愛美,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對于自己的外貌、外貌等一系列的變化,都會開始關注。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一味的去斥責孩子,會讓孩子開始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就是不好看、不可愛的。
還記得那個小男孩嗎?被媽媽當眾羞辱、羞辱,一氣之下,他選擇了離家出走。
一個網友曾經在評論區留言說:
我小時候經常被媽媽罰站,因為實在太累了,每次挨打的時候都會在內心深處尋找一個理由:
我是不是很糟糕?媽媽都不愛我了。
因為我討厭她,所以我就故意和她對著干。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該怎么辦?
如果我們一味地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在孩子的傷口上撒鹽,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暴躁,越來越不愛與我們溝通。
孩子發脾氣,咱們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把脾氣發完。
別急著反駁,這是個技巧,可以讓孩子慢慢放下心中的芥蒂,接受我們的建議,跟我們一起聊聊天。
告訴他,在爸爸媽媽的心目中,他是最棒的,他會用行動去證明自己。
哪怕在他非常生氣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把他摁回去。
只有讓孩子的內心深處生出這種力量,才能讓他成長起來。
2. 激發孩子內心的勇氣
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從內心深處去認可自己,去欣賞自己,欣賞自己,這樣才會有一顆充滿力量的內心。
一個人如果能夠看到自己的優勢,那么他的內心是喜悅的,也是自信的。
所以,孩子的內心當中,有這樣一個信念: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夠做成。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感覺到,我是有能力的,我是有能力的。
而這份自信就會讓孩子自信起來。
這種力量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那就是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會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讓孩子有勇氣去迎接挑挑挑挑戰。
有一個朋友的孩子,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平時是某方面的小事情,會積極去幫助別人。
比如同學的媽媽,同事的媽媽,她從內心里面肯定,她覺得她的孩子一定會這樣的,所以她就努力的去幫助別人。
包括她的同事在外面參加聚會,她都積極的參加。
但是她發現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還是很弱。
很可能和我們平時接觸的人,特別是媽媽平時不注意的態度不一樣。
朋友對孩子的態度也是如此,會不會把這種差強人意的性格遺傳給孩子,讓孩子變成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呢?
你要先去了解一下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孩子是怎么想的?
他這樣說,到底是想向媽媽尋求幫助,還是希望媽媽能陪陪他,或者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面的時候,他只是想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