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總恨我老公,我覺得老公一點都不體諒我,每次跟他說話我都不想理他,感覺他自己都沒在我的心里上過臉,只要我一和老公在一起,就覺得世界對我沒有一點好……
有一段時間我和老公因為某件事而吵架,對孩子也總是惡語相向。孩子問她問題,她總會不耐煩地說:“我是你媽!”“你還能害我什么?你媽就是閑的!”這樣的話語永遠不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才是個“工具人”。
《小歡喜》中,丁一一直聽話乖巧,卻在某天在媽媽暴怒之下,選擇離家出走,甚至跳海。即使后來媽媽不再和喬英子發生沖突,喬英子也決然走回了過去。喬英子曾被逼跳海,她的理想是考上北大清華,但是媽媽宋倩不允許,用各種方式斷網、沒收了英子的所有興趣愛好。甚至用絕食來對抗媽媽。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是,喬英子卻還是選擇了愛自己的媽媽,并且告訴了媽媽自己為什么要選擇跳海。她想,如果媽媽真的不允許,那么她就會在想死的時候再跳一遍。
可見,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單純,是以自己的認知決定的,不是以父母的想法為標準。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叛逆期”的孩子,會在父母面前唱反調?
你有沒有發現,以前的乖巧孩子,突然變得不聽話了?
在父母看來,這是孩子對自己的表現非常不滿的表現。
而“叛逆期”正是孩子自我意識萌發的階段。
父母的這種處理方式,其實就是在用自己的觀念要求孩子,而孩子的思維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常常會和父母唱反調。
讓孩子能夠聽話,不想父母總是長篇大論的說教,要多一些換位思考,多一些“腳下一滑,一腳踏實地”的教育,就能夠解決問題。
孩子不聽話,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了解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1、孩子長大了,想要獨立
孩子雖然長大了,但是他們的想法卻仍然是幼稚的,他們想要獨立,但是卻沒有得到父母的尊重,他們想要自己說了算,但是卻沒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在父母眼里,孩子永遠都是孩子,是不需要父母操心的。
2、孩子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想法也變得越來越多,孩子不想去別人家做客,希望能夠得到同伴的陪伴,這樣也能夠讓自己有安全感,但是父母還是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陪伴。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要讓孩子知道,雖然這時候你是在陪伴著孩子,但是你的心卻不在孩子身上,是時候想一想,多給孩子安排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讓他感受到被重視的感覺,這樣就不會通過不恰當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3、親子關系存在問題
父母過度的關心,對于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表現,那可能只是因為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暢導致的,可能是孩子心中有一些情緒沒有被父母看到,孩子感覺到內心沒有安全感,所以才會通過一些叛逆的行為來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父母還是要把握好情緒的度。
4、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和關心可以有效的降低孩子叛逆的概率,孩子叛逆的可能性就會更高。父母要學會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愛,這樣才可以給孩子帶去更好的教育,可以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讓孩子的成長更加的順利。
5、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對于叛逆的孩子來說,生活環境包括父母對他的看法,以及環境,這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狀態。因為在這個時期,孩子會有很多的變化,比如說有很多事情會令他們感到困擾,所以家長要學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活環境,在這個時期需要多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感覺到孤獨,從而產生叛逆的心理。
這個階段,家長也要注重和孩子一起培養好的習慣,盡量避免孩子沉迷于手機,避免孩子沉迷于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