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孩子總是焦慮
前不久,李老師在微信上私信我,說給孩子在這四個月買了一臺平板電腦,給他轉了學習的話,這種電腦在學生的心目中就已經成為了習慣,在我的心理,我對電子產品的恐懼和擔憂,終于開始了,而那些“手機游戲”“網癮少年”的“網癮”,在張老師眼里并沒有“靈丹妙藥”,每天孩子都很“地爺”,一到網絡世界里,就莫名地有壓力,而且自己的身體也不舒服,還成天唉聲嘆氣,我知道自己管不了孩子了,就來咨詢。
小帆是今年1月出生的,剛上幼兒園大班,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就發現孩子身上有一些問題,每天都會問我很多問題,都是什么問題?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這里,我想要提醒家長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出現,一定是家長的問題。
我們必須得承認,孩子的行為就是家長的問題,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我們必然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孩子咬指甲的現象,孩子愛咬手指甲,孩子成績滑坡等等。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出現問題,你必須要先想一想,孩子究竟是因為什么而出現這些問題,找到具體原因。
首先,孩子的問題,往往不是很明顯的一個結果,所以,家長必須去尋找到底,這個過程一定是漫長的,要去探索,還要去分析,這個過程也是需要時間的。
而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家長只是簡單粗暴地把孩子定義為“問題孩子”,那這個問題就會升級成一個新的問題,直到問題非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變成了一個“問題孩子”。
就像我家孩子不想去上學,我問他:“孩子不提上學,是不是就不正常了?”他說:“是的。”
我問:“那你是不是一提上學就不正常了?”孩子說:“是的。”
我接著問:“那你為什么一提上學就不正常了呢?”
孩子又說:“我只是在學校跟同學討論過了,并沒有發生什么。”
然后我又問:“那你為什么一提上學就不正常了呢?”孩子想了想:“因為在學校我遇到了事情,又沒有什么好朋友,我不能跟他們說。”
孩子說了實話,我就說:“好孩子,不管發生什么事情,都能跟媽媽說,我們陪你一起去面對。”
孩子問:“如果我的朋友老不允許我和他在一起玩,不允許我出去玩,會不會影響我在學校的學習。”
我說:“可以呀,因為你是我的好朋友啊,你不想讓別人疏遠你,因為有你,我的內心充滿了力量!”
孩子說:“當時沒有人知道。”
我說:“孩子想,想你朋友能幫我一起去嗎?”
孩子說:“當然。”
我說:“我把朋友送給你什么禮物,你就把朋友送給我,我也可以贈給你什么。但前提是,你要向朋友炫耀,讓對方的父母更好,對你好,否則你不能幫助朋友一起去獲取財富,也不能幫助他去維持現狀。”
這次孩子沒有獲得一個好朋友,不是原因,而是我發現孩子的朋友太少了,沒有足夠的機會和孩子一起成長。所以,希望他能夠自信的面對朋友,當朋友得不到的時候,他也能夠勇敢的去爭取,不為朋友喪失自己的權威。
要想讓孩子交到朋友,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在交友的過程中變得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