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便秘家長焦慮怎么辦
“兒童便秘的原因,主要是對便秘的不耐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黃建萍
談到便秘,張敏從門診中找到了一個可以解決的“藥方”,即幫助家長重燃孩子的情緒。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長提問
孩子便秘是什么原因?
每個孩子都有便秘,但治療孩子便秘這個問題既不能不注意,又不能簡單歸類,只有摸清了孩子便秘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而且治療效果相對更好。
什么是便秘?
通常是由許多因素引起的,是由個體的基因引起的,還與心理因素、內分泌失調有關。一般而言,孩子便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免疫系統異常
孩子出現便秘情況,可以通過系統檢查,排除這些因素,如有些孩子是因為各種原因如感冒、過敏、疼痛、胃腸道疾病等,還有可能是患上了便秘的原因。
2. 沒有一個良好的排便習慣
排便習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據研究表明,經常進行排便的人,比不排便習慣形成的人群明顯地預后更差。排便的時間越長越好,一般通過3-4次,排便間隔3小時左右,便秘的成功率就越高。
3. 動作不協調
有的孩子不愛活動,經常是家長把他們抱在懷里,或是坐在那里玩,不知道寶寶這是在跟誰一起玩。
建議家長在給孩子準備食物時,多留出一個讓孩子自己練習的機會。家長可以在準備食物的時候,教孩子怎么進行如廁訓練,先從孩子最喜歡的和最不喜歡的入手準備。
4. 如何進行如廁訓練
要讓孩子對各種不舒服的場景有充分的感受,同時也要從語言的表達、到行為的模仿、以及行為的泛化。
在孩子學會了如廁的同時,家長要注意到孩子已經可以如廁,家長也要有意識地教會孩子如何進行如廁訓練,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參與到如廁訓練中。
當孩子正式學會如廁訓練,并且學會如廁訓練后,家長可以嘗試和孩子一起玩一款稍微復雜一些的如廁訓練游戲,例如,孩子可以進行如廁訓練,幫助孩子建立起當下如廁的概念,這可以讓孩子從尿褲上獲得不需要的用品。
此外,還可以讓孩子慢慢地將語言和不舒服的感受建立起界限,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比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你可以慢慢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可以慢慢的吃掉”。也可以說,“你可以吃掉一些易碎、容易被弄碎的食物”。
要注意的是,家長要經常帶著孩子觀察他們的飲食情況,同時引導孩子也和他人進行一定的交流。
3、營造一個環境
寶寶不能在不適合他的環境下吃飯,比如晚上吃多了,沒有固定的寢食時間。如果孩子不吃的話,也要待在一起,不能吃得開就行了,避免孩子吃得過飽,養成不規律的習慣。
4、增加新鮮感
寶寶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需要豐富的食物,讓寶寶的肚子不那么飽,而不是只是飽了。同時也要讓孩子多吃水果、蔬菜等,對于身體的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
5、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
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需要家長不斷地提醒和引導。如果家長想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那么就要從孩子做起。可以從小事開始,比如在睡覺前刷牙、做家務、吃飯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聊聊天,在日常生活中滲透進去,讓孩子學會堅持。
家長學會陪伴和指導
最后,家長不要在孩子學習時,總想著自己的事情,很多時候孩子就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會覺得家長不關心自己,不理解自己,從而開始排斥學習。
因此,家長要避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玩手機,打游戲等娛樂活動。家長要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并不是因為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一直盯著,而是因為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也在玩手機。
真正的陪伴是給孩子愛和自由,和孩子一起探索發現生命的奧秘,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