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分離焦慮期
8月1日,河北石家莊一小區,一名7歲的小男孩從幼兒園回來后,大概20分鐘就見到了媽媽,小男孩獨自坐在樓梯上,聽到媽媽的一聲“媽媽”,小男孩默默回了自己的房間,當媽媽回來時,小男孩已經找到了。當天,媽媽沒有去上班。小男孩只有痛哭,經過一番解釋,才慢慢地接受了媽媽的離開。小男孩因為表現出色哭得更兇了,媽媽也心疼了。這位媽媽為什么如此狠心?孩子又為什么會對媽媽發脾氣呢?為什么小男孩在媽媽離開后會生出悲傷的情緒呢?這讓人聯想到了之前那個小男孩被媽媽扔下樓的畫面。
孩子的哭聲背后,是家長的哭泣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孩子看見父母,很快就被父母拋下,那么小男孩的哭聲也被埋在了電視里。
由于父母拒絕了他的哭泣,導致孩子的這場哭聲沒有得到回應。孩子的哭泣聲背后,是因為家長不讓他玩手機,不讓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就會感到很受傷害,經常會因為控制不住自己而發脾氣。而這種現象也常常會在父母身上看到。
特別是在這個敏感的年齡段,孩子的哭聲會給孩子帶來特殊的反應,在公共場合,很多家長會看到孩子在哭鬧,而大部分家長都會任由孩子哭泣,甚至還會打斷孩子的講話。
所以有時候,孩子哭鬧,是對父母最大的反抗,也是一種正確的行為。孩子哭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孩子的哭鬧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讓孩子哭鬧的正確方式
對孩子大吼大叫
很多家長以為自己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在教育孩子,其實不然。大吼大叫的吼叫根本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而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并不能解決問題。
一味的大聲吼叫,其實對于孩子來說,只是簡單粗暴的一種溝通方式,甚至還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差,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一味地大聲吼叫,只會讓孩子的性格越來越暴躁
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采用一種情緒化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是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差,因為父母的吼叫只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差。
父母應該如何避免自己的情緒化教育孩子
1.多給孩子一些耐心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想要讓孩子改正錯誤,僅僅只是想要改正孩子的這個缺點,只有找到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才能讓孩子改正錯誤。而不是直接的對孩子吼叫,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懦弱,面對問題的時候,孩子根本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因為孩子知道一旦說出來了,還是不會得到父母的安慰,父母只會打罵,但是父母一定要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和孩子溝通,不要用吼叫的方式教育孩子。
2.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
其實很多父母都有一個錯誤的方式,就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更不會去鼓勵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而這樣的方式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反而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
父母應該讓孩子懂事聽話,要讓孩子做自己心中的榜樣,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
其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一些鼓勵,多給孩子一些鼓勵,這樣孩子才能夠慢慢變得越來越優秀,父母應該要學會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3.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習慣
一個好的習慣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身上的一些習慣,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而很多父母總是會給孩子找一個非常重要的事物,然后去找一些不需要花費心思去完成的事情去完成,所以這樣的做法也會影響到孩子的養成。
當孩子慢慢長大后,就會慢慢地開始有自己的思想,所以父母應該要是能夠和孩子做到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情的話,那么這也是非常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的,有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