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如何處理孩子的焦慮情緒呢?
我在網上搜索了這么多關于焦慮的問題,感覺這部分內容,很少有父母能夠搞懂,有的父母卻為此焦慮不已,經常因為孩子的教育焦慮。
今天就想說,到底如何處理孩子的焦慮情緒,下面來就來一一分析,并為大家介紹下關于焦慮的一些常見現象。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焦慮的常見現象
1.吃不好,睡不好
這是當今社會常見的一種現象,越來越多的人都存在著焦慮的情況。只不過很多時候,家長沒有意識到,并未意識到而已。甚至有一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將來吃不好,只好一味的給孩子補充營養。
之前有一位8歲的媽媽就跟我說,每天一睜眼就開始催促孩子寫作業,而且每天一起床就要開始做計劃,而且有時候孩子明明已經快要遲到了,可是孩子還要磨蹭著去上學。
甚至有的家長還會用威脅的語氣跟孩子說:“再不走,你就不要去上學了。”
這位媽媽為此陷入了深深的擔憂當中。畢竟,孩子如果從小就被要求過高的話,會讓他們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就像上面這位媽媽一樣,一旦沒有及時鼓勵孩子,就會對孩子進行打擊。
在這位媽媽的身上,我發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孩子可能做不到,只是因為遇到了困難,所以才會變得焦慮。
第二,孩子沒有學會處理困難,會使得他們變得非常焦慮,最后連學習的興趣也沒有了。
孩子的想法就像是一片空白,如果有人能給他們提供一些解壓的方式,讓他們保持心態,孩子會充滿希望。
但是如果當孩子成績一直很差,孩子很懊悔的時候,他們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個罪人,他們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優秀才會被別人嘲笑。
第三,孩子在考試的時候,遇到困難就退縮了。
許多孩子在面對困難時,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有些孩子會告訴家長,我覺得我能考出好成績,我覺得我能考得更好。這其實都是孩子的潛意識在表達,但是有些孩子卻沒有把它的潛意識內化,所以很難去感受到自我提升的快樂。
比如說,有些孩子明明平時考試成績很不錯,但是在一考試的時候,卻突然因為自己原來的一個小毛病而無法考出好成績,結果就是這種結果被別人說成了是“壞毛病”,這種結果就是他在逃避困難,就更加不愿意去克服困難了。
另外,有些孩子他的考試成績不好,可能是因為他的某個知識點沒掌握好,但是他不想去面對困難。比如說他明明在某個學科上面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了,但是他考試成績卻總是不好。這是因為他的知識結構不牢固,他的思維能力沒有辦法讓他達到考出好成績的地步,那如果他在考試的時候,又是一個總是出錯的孩子,他就很難有勇氣去面對。
他如果去面對考試,他就會覺得焦慮、恐懼、壓力、緊張、恐懼,這是在保護他,是在消耗他。相反的,如果他面對考試失敗的時候,他更傾向于逃避。因為他害怕承擔結果,害怕承擔責任。所以他這個問題就不容易解決。
那如果孩子是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對他這個問題的看法,就會產生一種很深的焦慮感。比如說,他對自己有一種自我認知,就是我會不好,我是這個樣子的,是這個樣子的,我要努力,我是一個很差的人。所以這個時候他就會逃避,我們也就說他就會形成一種信念,我不好,所以我就不行,我就是不好。但是,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你就會發現孩子慢慢地就有很多的變化,有的變得很好看,而有的變得很丑陋,這是正常的,這就是因為孩子不自信的原因。而我們的父母呢,就要找機會讓孩子在生活中表現得更優秀。我們的父母就要學會做到這一點,就是讓孩子在生活中慢慢地鍛煉孩子。孩子學習能力慢慢的變好了,那么他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因為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他對于自我的認知是非常的豐富的,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在這個方面的水平不夠好的話,他就會一直處于一個自卑的狀態,要不然他就會一直不自信,一直沒有自信,而且不自信的人呢,他的性格會變得很急躁,那么他就會把自己的努力全部的全部的寄托在別人身上,從而導致他就會變得很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