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孩子焦慮癥的表現
小嬰兒出生時,伴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出現焦慮癥,小嬰兒到三歲時,他們會感到身體不斷的緊張,甚至身體的疼痛。
而當他們慢慢長大,身體開始產生各種各樣的感覺,他們身體的壓力和負擔也會隨之增加,所以會出現更多的情緒,也會變得更加焦慮。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而焦慮的孩子,卻往往會表現得更加地抑郁。
孩子過度焦慮,他們很難去感知周圍的事物,他們也不會去表露自己的情緒。
他們往往會習慣性的將事情,一味的往自己身上攬,如果孩子對周圍的人或者事表現出抗拒或拒絕,就更加難以理解孩子出現焦慮的原因,也就更加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作為家長,如果我們能夠和孩子去好好相處,是不是我們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的焦慮的表現?
如果家長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的焦慮的表現,那么孩子也能夠將焦慮的情緒緩解的很好。
如果家長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的焦慮情緒,那么孩子就能夠把焦慮的情緒轉移到正常的生活中,讓孩子的焦慮情緒在正常的狀態下慢慢的緩解。
而當孩子的焦慮情緒消失的時候,孩子就可以重新去上學了。
2、 對孩子的焦慮行為進行冷處理
當孩子不愿意去上學,出現焦慮的情況時,家長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孩子,更不要去訓斥孩子,而是要了解孩子出現焦慮的原因。
孩子出現焦慮的時候,家長首先不要去責備孩子,然后是要想辦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盡快的從焦慮中脫離出來。
當孩子不愿意去上學時,家長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所以,焦慮的情緒是很正常的。
當孩子可以將自己的焦慮情緒處理好之后,接下來就是讓孩子靜下心來寫作業。
這樣的話,孩子才能真正的把精力放在思考問題上,而不是情緒化的去寫作業。
如果家長引導孩子,將焦慮的情緒放一邊,先問孩子,焦慮的想法是什么?在焦慮的時候,怎么才能將它合理化?
只有讓孩子將情緒寫下來,才能平靜下來寫作業。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這樣寫下自己的想法后,問問自己的焦慮是什么,有哪些想法,然后再嘗試寫作業。
只有當孩子把焦慮情緒寫下來后,才能把有用的信息寫下來。
如果孩子還沒有把焦慮的想法寫下來,可以先讓孩子看看上面這幾條,相信自己以后的焦慮情緒會少很多。
如果孩子還沒有被焦慮情緒困擾,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下面這幾條,看到焦慮的情緒,就能有效的幫助孩子擺脫。
三、與焦慮情緒相處的技巧
1、快速處理
當孩子在公眾場合哭鬧不止時,首先家長要淡定,然后讓孩子把情緒發泄出來,再想辦法解決問題。
首先要接納孩子,不跟孩子陷入互相矛盾,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先冷靜下來,嘗試理解孩子,暫時放下情緒。
若孩子是難過,家長可以抱抱孩子,告訴孩子沒關系,這是情緒處理好的表現,難過的情緒自然過去,也沒關系。
但當孩子想要放棄某個玩具時,家長不要強迫孩子放棄,不要說“我很愛你,我接受你。”
而是可以告訴孩子,“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明白你的感受,我也會理解你的。”
我相信很多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時,第一反應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是不是很沒面子?
很明顯的,你生氣的原因很復雜,是我沒有教會你學會情緒管理,還是你認為這件事很重要?
這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其實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第二,我相信你是有能力的。
很多家長看到這里會很疑惑,難道孩子不會想到這個問題?
可是事實上,孩子想的很多東西并不復雜,我們就把問題簡單歸結為態度問題。
比如孩子在墻上畫畫,剛畫完一半,你說:“你這個不對,應該把它畫下來。”孩子懵懵懂懂的,畫了一半,你又說:“你畫的這個,這個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