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小孩子任性不聽話,
大人氣得抓狂
孩子任性不聽話,大人生氣,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委屈
媽媽看不下去了,
帶著孩子到醫院一檢查,
結果是:
語言能力遲緩,孩子有些統稱“低能兒”,
甚至有些“泯然眾人矣”。
排除一些其他的疾病影響,
這些是大人常常認為的“正常的孩子”。
孩子的這些任性,其實很正常
因為在幼兒時期,
孩子對于自己的認識是有限的,
即使父母知道,
但事實上孩子的這種任性并不是真的“任性”。
孩子任性的真正原因
其實孩子任性,其實是由于他們發展的自我意識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
從這個時期開始,孩子就逐漸有了獨立意識,
他們渴望自己有生活自理能力,
想要自己穿衣吃飯,
想要自己穿衣吃飯,
這一切的行為都是為自己的行動在做選擇。
他們想要自己做選擇,
并且由于能力還不夠,因此經常會和父母發生爭執。
對于他們而言,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父母的,
他們之所以不想去做父母希望他們做的事情,
是因為他們覺得做父母的威嚴有時候已經無力抵抗。
此時他們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判斷是非的標準,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自己,
那么他們就會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
就算父母說得再有道理,如果父母不懂,也很難聽得進去。
3、父母口中的“為你好”,
是一種控制
父母總是喜歡打著“為你好”的旗號,
要求孩子服從自己。
但其實,控制欲是沒有安全感的體現。
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保持一種“你必須聽我的”,
那么孩子的內心就會變得極度缺乏安全感,
從而在潛意識中也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反抗父母,
只能聽父母的。
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會漸漸有自己的主見,
做事情也有自己的方法。
他們的這種與父母意愿結合的想法,
如果被父母強行灌輸的話,就會出現一種“自己不想跟父母一樣,
聽父母的就是失敗”的現象。
所以,他們總是對自己說“我不聽你的”,
只有當父母自己都覺得自己“太蠢”的時候,才會有機會聽孩子說“我自己不知道該怎么辦”。
3、打擊、威脅,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在父母的打擊式教育下成長的孩子,
容易形成自卑感、敏感、多疑、多慮、怕被父母傷害、膽小、內向、內向、膽小、不敢和別人接觸,孩子的內心常常會被父母的這種思想觀念給壓得喘不過氣來,容易出現“我怎么這么笨”、“這都是我的錯”、“我的錯”、“我真的很笨”、“我要多想些辦法解決問題”等。
可是,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教育孩子應該怎么做,這顯然是不妥的。
一味的夸贊,并不能很好地引導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長處和短處,也許孩子自身的長處和天賦,能成為孩子一生的奮斗目標。
一個人自己有優勢和特長,他才能成為他人生的主宰。
父母若能在孩子幼年時期就看到這種教育的痕跡,不僅能讓孩子自信,更能成為他未來的敲門磚。
02
將心比心,用鼓勵的語言去鼓勵孩子
其實,很多父母在激勵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說一些類似于“你真棒”、“你很聰明”之類的話,但這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挫,變得越來越差。
而是用鼓勵的話語去鼓勵孩子,讓他對自己的行為更有信心,自然而然會慢慢走出低谷。
很多父母在激勵孩子時,都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去刺激孩子。
殊不知,這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漸漸的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也會影響他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