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帶孩子壓抑焦慮,帶孩子壓抑焦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的孩子性格乖巧可愛,有的孩子膽怯內向,無論哪一種性格特征,都可能引發父母的焦慮和緊張。在我們的觀念中,人的性格有喜有悲,各有各的好,有的外向溫和,有的憂郁深沉。這些都是一種不健康的性格特征。那么什么樣的性格特征會造成孩子的焦慮,是不是遺傳的原因呢?
孩子從小性格內向,喜歡獨處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我們發現孩子一有什么問題,或者想要和父母討論時,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會很沉默。這樣的孩子到了一個新環境,會經常自己一個人呆在角落里。
這種狀態很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敢去和人接觸,一旦陌生人接近,很容易膽怯。
長期不與人交流,孩子會變得自閉
孩子年齡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不喜歡和別人交流,但他們性格內向,還是有抑郁的可能的。
有些孩子屬于“回避型人格”,內心敏感多疑,容易鉆牛角尖,一遇挫折就鉆牛角尖。
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有些孩子不愛說話,但不會表達,在外人看來就是一種內向。
很多孩子無法融入集體,總是被同學孤立,很容易被欺負,被孤立的孩子心理非常痛苦。
有些孩子為了躲避競爭,會選擇結交朋友,學習好、生活好、長相漂亮,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稱職。
這類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往往選擇逃避,沒有人可以傾訴,長期的壓抑就會導致抑郁的出現。
為了掩飾自己的內心的軟弱,他們常常選擇謊言、不敢表達,想通過各種方法來討好他人,保護自己。
3、自身性格的影響
《奇葩說》辯手肖驍在綜藝節目《奇葩說》中,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的性格決定了我未來的成功之路。
雖然沒有學歷,但是我知道,學歷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敲門磚。”
學歷高低,注定了一個人的起點和高度,但并不是全部。
對于沒有讀過書的人來說,學歷真的無法決定你的高度。
我曾看過一個調查報告,某大學的學霸,畢業后就失業了。
創業期間,他很努力地工作,收入比很多本科生還要高。
可是最后卻發現自己拿不到工資,只能住在救濟站。
甚至連吃飯都得不到位,最終只能靠救濟金過日子。
好在他的媽媽年紀輕輕離奇失聰,也沒能給他留下美好的記憶。
而如今的他,事業有成,生活十分瀟灑。
兒子每次回老家,都會提到弟弟小時候的事。
一次偶然間,小林從老家回來,看到了父母靠窗苦讀,就隨口問了一句:“今天某某和你一起去吃飯,你會記得我哦。”
而父母并沒有回應,而是把小林的生活費甩給了弟弟。
小林知道父母辛苦了,在這種壓力之下,反倒開始主動背書,成績也趕上來了。
父母總是對孩子寄予厚望,可是父母總是用自己的高標準來束縛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累,很“擰”。
其實,父母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把學習放在孩子前面,陪著孩子一起攻克難關。
做家務
愛干凈的孩子,成績往往更好。因為他知道,不管有沒有學習用的知識,父母都會在他的心里留下很多的印記。
父母在家務活的操勞中,給予孩子更多的支持,讓孩子從小做起,學習會更積極。
家有二胎,很多父母在選擇生二胎的時候,會因為各種原因去考慮兩個孩子的年齡差距,有時候會選擇二胎,因為年齡差距太大,考慮問題也不全面。
所以,做家務活更加重要,而且還有可能是體力上的,因此很多父母一下班,就會給兩個孩子安排一些家務活,吃飯,睡覺,整理衣服,把家里的每一件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條,還要多鼓勵孩子幫忙,總之在做家務活的過程中,讓孩子變得更有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