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媽媽面前為什么不聽話?
我朋友是小學老師,孩子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都帶孩子,孩子奶奶總是說孩子都是奶奶帶的,孩子爺爺特別溺愛孩子,說“奶奶就是溺愛,說不聽就當祖宗慣,不好好教育孩子”。但是由于奶奶一直對孩子特別溺愛,奶奶平時都是早上不管孩子,晚上孩子就一個人在外面玩,晚上孩子玩累了就回家,而奶奶就獨自在家。
孩子經常玩游戲,一玩起來就忘記時間,媽媽跟孩子說要看書學習,孩子都不聽,媽媽想要跟孩子說,但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后來媽媽也是特別沒辦法,就把手機給孩子了,孩子就這樣玩兒手機了。媽媽沒辦法,就給孩子買了一部手機,媽媽就一直在旁邊陪著孩子玩兒,有時候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就把手機給孩子玩,結果孩子就真的在那玩游戲,而且玩的時間長了之后,孩子對手機就不想理睬了,等媽媽剛回來就把手機給了孩子說,孩子當時就很惱火,就開始鬧脾氣,結果孩子就繼續哭鬧,媽媽只能把手機給他玩,到了媽媽沒時間的時候,他就爬起來玩,到了晚上,媽媽又把手機給了他,他就玩得更加不亦樂乎,直到媽媽想起來作業沒寫完,而且還有很多作業沒做,于是他就哭著鬧著說,媽媽你要是能把我手機給我玩,我就不寫作業。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么一鬧,相信每個人都能夠理解這個媽媽的心情,有時候孩子會這樣說,真希望我們能成為一個不發脾氣的媽媽,讓孩子聽話的同時,也能夠管理自己,而不是遇到什么難題就怪罪于手機,這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做一個能和孩子更好地溝通的媽媽,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會對手機那么感興趣,然后再去思考,除了手機的吸引力之外,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第一、父母們要以身作則。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一個每天工作的成年人,我們對自己行為的標準會是什么呢?我們會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嗎?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滿意,我們會覺得我們是一個能夠認真工作的人,那么我們會認為我們是一個認真做事的人。
而孩子對于父母的接納和認可,也會從父母身上學到,所以我們要接納孩子的現狀,接納他們的情緒,不管他們怎么樣,父母始終保持真誠,有事情認真做,不批評、不指責、不抱怨,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接納。
第二、學會積極的傾聽。
積極傾聽也可以幫助我們孩子表達自我,積極傾聽還可以幫助我們向孩子傳達自我的意識,也可以讓孩子向父母表達自我的愿望,這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的感受,減少彼此間的誤解。
比如,當孩子告訴父母,他對自己的成績下滑時,有的父母會覺得這是孩子懶、不努力,甚至還會安慰、安慰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的自我感受不斷被否定,沒有信心,從而失去了做事情的動力,變得更加消極。
積極傾聽讓我們看見孩子的真實想法。積極傾聽是指,傾聽的同時還要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并且一定要關注、認真傾聽孩子說出真實感受。
最后,我們再來看一看這樣的一個案例:
小雯雯問小雯:“我看見了小雯雯雯的試卷,明明是在抄答案?!?/p>
小雯雯聽到這里,心里非常震驚,因為小雯雯雯平時對小雯是屬于比較寬松的,而且媽媽經常會督促小雯雯做題,所以小雯總是有些敷衍。
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說明孩子在跟媽媽的溝通中,她并不是一個只知道表達自己想法的小姑娘,而是一個更加愿意表達自己想法的小姑娘,她也希望自己能夠被媽媽認可和理解。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最好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應該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時候,媽媽要引導小雯雯雯雯雯,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去討論這個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更加關注孩子內心的感受,不要以成年人的思維去要求孩子。
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發布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3-03-31 11: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