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彈腳心都算是大事。
家長都會說,當然是了。但其實,這些話也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孩子長大了,覺得自己做主的事情,不想再跟家長商量了。
01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有一個外甥女,她家孩子也是今年出生。我侄女今年上五年級,長得也很可愛,但是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每次我去,她們都要和我弟弟屁股后面拽著去看她們的腳,可是我侄女還是在家里的院子里,并不是和家里親戚們一起吃飯。
現在家里已經出現了一個了6歲的孩子,比他個子都高了,很大了呢,而且還很調皮,把妹妹的小枕頭、小玩具,統統都給拆了,每次她媽媽去收的時候,她就拉著她的妹妹一起后面,一起放。
后來我才知道了,這是因為我侄女是一個比他大一屆的小姑娘,還跟我女兒相差兩個堂弟,妹妹相差就很大,她媽媽把她的精力都放在了妹妹身上,本就很少有人能和她互動,沒有人帶她一起玩,她只能自己在屋里玩。
堂妹還總是拿她跟我表姐的優點比,我姐姐比她還要漂亮,雖然她有時候不太愿意跟我一起玩,但是每次她都會抱著我,即使那時候我非常生氣,但我都會快速處理。
另外,我和姐姐不一樣,她是一個文靜、善良的人,平時給我很好的印象,有時候我們吵架,她會趴在我肩膀上給我講道理,講完了之后,她還會笑著給我指出來,說:“姐姐,你又不是沒看見過吧,我是看見過她最棒的,我知道我姐姐很優秀,可是她的媽媽也是一個很嚴厲的人,對她要求很高,我看見過她媽媽經常夸她,她覺得她好像跟所有人不一樣,我真的很自卑,如果我的媽媽能接納我,她會很開心。”
所以,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們也要接納孩子,允許孩子出現不同的情緒,并通過共情能力去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
我們需要通過溝通去幫助孩子接納自己
讓孩子的情緒在我們的理解和接納中流淌出來,孩子就會感受到我們的愛是流動的,孩子的情緒也就流動了。
在《少年說》中,有一位女孩兒站在臺上向媽媽抱怨,因為媽媽總是批評她,讓她很傷心,媽媽越這樣說,她越傷心。
這位媽媽看到女兒難過,更加關注她,安慰鼓勵她,并沒有因為孩子的傷心而指責孩子。
最終,她與女兒達成共識,讓孩子在通往幸福人生的路上唱歌。
心理學大師喬伊斯.布提伊斯說過:
“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所以,請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愛,讓他感受到愛,感受到被愛,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從某種意義上說,父母的愛,決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
01
父母的愛,決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
心理學家胡慎之說:
“與焦慮背道而馳的人在一起,感覺不到一種快樂,或者在關系中感覺不到一點溫暖。”
表面上看起來,父母是在愛孩子,但實際上,我們在愛孩子的過程中,卻陷入了一種誤區,即把孩子當成了實現自己未實現的愿望的工具。
愛孩子,就要懂得給孩子“無微不至”的愛。
所以,要讓孩子學會愛自己,愛自己,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
因為,對于孩子來說,愛是第一位的,并不是有條件的。
無條件的愛,就是:無條件的愛自己的孩子,不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而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特別是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你無私的愛,已經陪伴了他們一生。
愛孩子,就要有底線。愛孩子,就要給他明確底線。
對孩子的管教,也是如此。
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發布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3-03-31 1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