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孩子克服焦慮
文 | 安心
在孩子們有了一定的焦慮之后,家長該如何幫孩子克服焦慮呢?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焦慮?
01
考前復習已經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考前,在考前階段,很多學生家長的焦慮情緒異常嚴重,或是過分擔心,從而產生失眠、急躁情緒、全身疼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一系列反應,這些在考前可能會表現出來,而這些表現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考試狀態,比如考前生病,臨場焦慮、考場壓力等等。
這些心理問題很多時候并不是由某一個因素造成的,而是個體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經歷了某種特殊的事件的一種心理反應。
那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這種心理反應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
有的孩子說自己就像霜,你怎么都夸,說不聽,我都不知道他想什么。有的孩子說同學對我很好,說老師帶著他的淘氣,說同學給他起外號,同學說他在學校很沒禮貌,很自私,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們也不要批評指責孩子,而是要幫助孩子去了解他現在遇到的困難,去探索他的情緒,以及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其次,我們要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力。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人的需求是被尊重被重視的。如果孩子的學習動力被父母打擊,孩子就會陷入”習得性無助”,他會把自己的學習當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學習有什么意義,有什么好處,然后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幫他尋找樂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1、在孩子的興趣上給孩子支持
小孩子,哪有什么感興趣的事情呢?不過就是在學習過程中慢慢來,對于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時,我們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支持他,讓他有繼續學習下去的動力。
2、多詢問孩子的學習感受,少問為什么。
同樣是做一件事情,不同孩子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感受,如果我們善于提問,會在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樣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更加用心,也會很好地理解父母。
3、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父母不能只以父母的經驗來要求孩子,也應該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的只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父母也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孩子更多地參與其中,這樣也會更加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
《銀河補習班》中,馬飛爸爸和馬飛媽媽都是教育專家,但是馬飛卻在進入叛逆期后,變成了一個不聽管教的壞孩子,在學校里調皮搗蛋,經常逃課,和同學打架,可是馬爸爸沒有動手打他,而是選擇尊重孩子,在馬飛第一次高考完畢的時候,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訴了馬爸爸,馬爸爸說馬飛能夠考上大學,他也許能夠飛黃連全。而是在去到法國留學的時候,在校方給他的班主任打電話說馬飛的英文成績已經一落千丈了,馬爸爸用了一學期的時間查閱他的英文單詞,最后發現他其實就是能夠自己糾正錯誤的單詞,才帶他上了火車站。
所以說,孩子到了叛逆期,不聽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家長能夠理解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并且正確引導孩子,叛逆期孩子就不會過于聽話,也能夠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對于孩子來說,想要長大成人,變得更加優秀,有些時候,父母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
二、叛逆期有哪些特征?
1、容易生氣
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在之后一般都會變得脾氣暴躁,喜歡與父母對著干,這樣的情況也會讓很多父母覺得十分頭疼。父母們可能覺得十分費解,不知道為什么孩子會變得這么不聽話,總是頂嘴,甚至直接頂撞父母。
其實這種孩子愛頂嘴的表現還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在他們有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之后,就會在與父母頂嘴的過程中慢慢的變得越來越不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