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沒孩子很焦慮
今年2月份了,對于一名20歲的媽媽來說,我只想好好說說,能不能陪陪孩子,好好工作一下,讓自己和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怎么樣呢,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了,能不能改掉我身上的毛病,我想這個問題就不能放棄了。
因為我有個嫂子,我們一起住,都比較忙,對孩子的陪伴少,于是孩子就變成了粘人的孩子。每次我下班回家,只要看到孩子就想抱抱。孩子不愛吃輔食,不喜歡吃蔬菜,不喜歡吃水果,好像我做錯什么事了。我只好放下工作,帶著孩子坐火車走,因為這樣會影響孩子,擔心孩子哭鬧。我工作效率比較低,孩子的哭鬧也在所難免。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于是我跟著老公,決定先帶著孩子,一周歲到家一次,帶著孩子去醫院,讓醫生給孩子做各項檢查,就這樣做了一個月到了 30 35 多歲,檢查結果出來是沒有發育異常,這個時候我已經累了!迫不及待的想給孩子做一份智力測試,看到這里就更加心疼了。寶寶從出生后,我在單位上班,下班后有時候我會很累,就在家里休息,給孩子喂奶,抱孩子睡覺,白天的時候,我也會經常累,我很煩躁。孩子是在玩,我卻在睡覺,我的疲憊感一直在積壓在心里,直到我 41 歲,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經過系統的檢查,醫生說因為孩子壓力過大,才導致發育異常的情況,而且醫生建議寶寶最好是 40 歲以下的時候。
而且這種說法確實存在。但是每個爸爸媽媽們該怎么辦呢?如何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陪伴,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呢?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第二,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第三,有效溝通。
第四步,評估孩子的智力水平。
第五步,提出問題。
第六步,幫助孩子思考。
我覺得這三個步驟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女兒的大腦發育是一個很不錯的,所以在她很小的時候,我們會給她 很多探索的機會。比如說有一次在給女兒 10 塊錢的時候,我就問她,你是先思考自己想要還是想要?她說我想先吃 個冰淇淋,我問她,你想先吃冰淇淋還是先吃冰淇淋?孩子選擇先吃冰淇淋還是先不吃冰淇淋呢?我再問,你覺得吃冰淇淋,你想先吃冰淇淋還是先吃冰淇淋呢?她又點點頭,我又問,如果你想吃冰淇淋,你可以先吃冰淇淋,如果你想吃冰淇淋,你也可以先吃冰淇淋,如果你先不吃,你也可以先不吃。她回答,我先吃冰淇淋。 但是她在我們看來,冰淇淋,是個壞蛋,所以,她不想吃。我就說,如果你吃了冰淇淋,那么,你就不能再吃別的喝法了,否則,你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她繼續回答,我也會感受到她內在的強烈的憤怒情緒,所以,我先問她:“你打算怎么辦呢?” “如果吃完了冰淇淋,冰淇淋就沒有了,你打算怎么辦呢?”
“如果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你會怎么樣?” “如果你去畫畫,你會怎么辦呢?”
孩子終于按照我的要求去畫了。畫完以后,她對我說:“媽媽,我感覺我的內心世界一片祥和,我的內心也變得平靜了,你看起來很棒!”
我接著說:“媽媽覺得你畫的畫特別棒,看來你這次去水彩畫的色彩很不錯,你看起來非常用心!”
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我的內心很平靜,我的內心很平靜,我的想法很合理。”
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也就會明白,“什么是合理的”。
這種做法會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可以更好地承擔責任。
★ 傾聽并認可孩子的感受
第三個步驟,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要關注孩子的感受,當孩子感覺不舒服時,我們再去傾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