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不要扔東西、玩具汽車
寫作業的時候,孩子老是忘記按門鈴,鬧別扭了,被我們叫了無數次。我們不給孩子吃晚飯,孩子一個人在客廳跑來跑去,既不回答家長的提問,也不回應家長的關心。
很多家長說,我家孩子一天都不聽話,讓我很是頭疼。不知道怎么辦才好,該怎么辦?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孩子為什么會變得不聽話,以及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一、什么是叛逆期?
孩子的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 “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對自己不公平地認識不足,叛逆心理愈加嚴重,從而出現了叛逆行為。
據調查顯示,10-20%的青少年有過“叛逆期”,11-18歲的比例為9.9%,20歲-29歲的比例則為7%,甚至更高。
因此,當孩子處在叛逆期時,父母應該“一分為二”,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次叛逆,正確引導孩子的行為,并懂得與孩子交流,而不是一味指責與批評,不然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還會造成反效果。
2、孩子渴望父母的尊重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成長變化,依然像小時候一樣管教孩子,導致孩子反抗、叛逆,甚至厭學。此時父母需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加強與孩子的交流溝通,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把孩子當成小孩子,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不要認為自己是小孩子,就可以隨意對待孩子。
3、傾聽孩子內心真實想法
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叛逆,不聽話,甚至斥責孩子不懂事,不尊重父母,所以孩子就會出現反抗的情緒。因此,在親子溝通中,父母不要過多指責孩子,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這樣孩子才愿意和父母溝通,父母也能夠了解他的真實想法。
4、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當孩子在家不學習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當他開始學習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動力,而這種動力往往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賞識教育,父母對孩子的肯定,以及對孩子的欣賞都是對孩子學習的肯定,這會使孩子更加的自信,學習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5、多帶孩子出門去見見世面
孩子在學校的時候,有很多時間會通過朋友、同學、電視等方式來進行學習,
那么對于孩子的這種學習態度,很多家長會感到非常的頭疼。其實家長可以在假期時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交際能力,讓他們的人際關系變得更加的豐富,
使得孩子可以更好的為自己的交際圈帶來一些優勢。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門旅游,增長見識,增長見識,但是同時也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過多地去接觸手機,可以讓孩子多接觸一些新鮮事物,也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讓孩子接觸不同的事物,開闊孩子的眼界。
而不是一味地讓孩子整天窩在家里,那只會更加嚴重的對手機的依賴,
所以家長要是想讓孩子能夠放下手機的話,那么家長不妨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給孩子找一些他喜歡的書或者是玩具。讓孩子在書的海洋中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書籍,
并且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這也是為什么孩子小時候看手機,長大之后看書看得越多的原因。
2.手機已經成為了孩子的學習工具
如果說家長對于孩子的手機癮沒有完全的意識的話,那么在這個方面,孩子也會有這樣的習慣。家長在平常的時候,就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并且是有計劃的閱讀。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對手機很感興趣,并且慢慢地對手機上癮,如此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
3.家長不要總是居高臨下地命令孩子
有的家長總是喜歡用命令的語氣對孩子講話,
并且喜歡盤問孩子“你是不是在學習,還是在玩手機”,但是這種語氣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不尊重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