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先天性焦慮癥嗎?
大部分家長和我是一樣的。
因為我對自己要求不高,過于擔心孩子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所以,我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有什么問題,我都會引導他們。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沒什么事,孩子能否滿足什么需求,是我的,我能做什么,是孩子的,但這不是我的。
我不清楚我對自己和他人有什么要求,或者我對孩子有什么要求。
如果孩子也沒什么事,我會向他們求助,或者我會拒絕這個要求,也不接受他們的示好。
我會拒絕孩子的一些要求,但很少拒絕他們。
因為,孩子對自己,我有要求,但我不希望自己對他們要求太高,或對他們要求太高。
在我心里,我會對他們要求很高,并且對他們的錯誤也很敏感,但我能覺察到這些要求背后的含義,我知道他們沒有那么多的心理障礙。
如果我要求高一點,我就不這么完美。
如果我要求很低,我就不會感覺到痛苦。
我對自己要求很高,但我也無法要求自己不完美。
我對自己要求很低,但也不允許自己不完美,所以就會用完美來彌補我的缺陷。
從“自戀”走向“置換”
一個有強迫癥狀的媽媽,對自己要求完美,也會對孩子要求完美。
如果自己不完美,媽媽就不會對孩子要求完美,要求自己低到必須優秀。
這樣的媽媽會在潛意識中把孩子的焦慮、內疚、害怕投射到孩子身上,將孩子當成她的附屬品。
只有當她滿足了自己自戀的需求,她才能看到孩子,才會接受孩子。
才不會將孩子當成是“自己的”,才能看到孩子內心的真實需求。
因為只有這個,才能看到孩子的真實需求,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03、學會尊重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媽媽選擇了壓抑控制孩子,給孩子無微不至的愛。
可她忽略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需要自己有選擇的權利。
如果媽媽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孩子就永遠沒有自己的選擇。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缺乏自主能力,即使長大成人,也會在無意識的慣性思維中形成固有的價值觀,就會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對立面,會把對方的喜歡強加于自己。
所以,媽媽要明白,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要尊重孩子,給孩子空間,不要讓孩子覺得媽媽的關愛是有條件的,要把這份愛完整的給到孩子。
那些不懂得如何去愛孩子的媽媽,最終會用一些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去愛孩子。
正如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輝煌,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沒有時間的孩子,做媽媽的也許會被孩子氣得氣得吐血。
但只要我們能夠多抽出一些時間,耐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 孩子也許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什么都不懂”。
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也許他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這個時候我們就該幫他理清學習、興趣的源頭。
多找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來做,比如去爬山、去打球、去做手工等等,讓孩子在假期里發現生活中的樂趣。
這樣既能激發他的興趣又能讓他不再沉迷手機。
孩子愛玩手機并不是因為手機誘惑力太大,而是父母沒做好榜樣。
讓孩子遠離手機,父母要做好榜樣
最小的孩子,已經是手機的父母。
如何才能讓孩子少玩手機?最好的辦法就是爸媽能夠自如地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和孩子一起玩。
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學。
父母以身作則,放下手機,孩子才不會模仿你,才會學你。
陪孩子一起玩,不是讓孩子徹底遠離手機,而是讓孩子找到更多好玩的事情,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獲取更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