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跟老師怎么談?
“
老師,我家孩子說話不禮貌,在幼兒園排隊時總是占小便宜,老師讓他給小朋友道了歉,他不肯;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們家孩子在家不愛吃菜,喜歡吃垃圾食品,老師很討厭他;
我們家孩子:不喜歡午睡,老師讓他去洗,他就是不洗;
……
大家看來,這是一個很熟悉的問題,因為在幼兒園他睡覺也沒有影響老師,每天都睡得很香,老師卻沒有想到,還對他有這樣的想法。
于是,我找到了孩子們的媽媽,請她想一想,孩子在家是不是也不愿意去幼兒園呢?
而孩子媽媽很無奈地說:“因為我們不知道,他是個實打實的壞孩子,和老師的關系很糟糕,總之自衛的心理素質太差了,總是欺負我。”
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就是我們的孩子,對別人的感受、情緒、情緒感知能力不足,
我們會把這種感受、情緒傳染給孩子,而不是去理解他。
大人怎么都想不明白,更何況孩子,他的感受和認知能力很有限,孩子的表達和認知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去指責抱怨、批評孩子,而是應該幫助孩子理解別人,讓孩子正確地去表達情緒。
情緒管理能力不足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引導呢?
一、允許孩子哭,給他自由
哭是孩子情緒的表達,其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的哭聲是一種很純粹的求救信號,他們的情緒,其實也是一種信號。
在孩子幼年的時候,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并及時給予孩子正向的反饋。
當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緒被父母理解和接納的時候,他們就會感覺到自己的情緒是被接納的,就會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從而擁有更多的自信心。
有的父母只要看見孩子哭,就會說“不要哭,你再哭我就打你了!”
父母說這些話是因為,孩子還小,他們對世界還不夠了解,還不懂得分辨好壞,更沒有辦法真正地感知到自己所處的環境。
一旦孩子感覺到了自己的情緒是不被接納的,感覺到自己不被父母接納時,他們就會很痛苦,因為他們會把這種感受和情緒帶到和父母在一起的人身上,所以,他們更愿意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
而我們在接納孩子情緒的同時,也要給孩子傳遞積極的情緒,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感知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當父母看見孩子哭的時候,也應該先去關注到孩子哭的目的,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引導孩子從而幫助孩子更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
3. 從孩子的角度
我們有時候很難理解別人的感受,因為我們接受別人的感受時,我們就被人理解了。
我常常會聽到,在電影院里,大人與孩子發生爭執爭執時,大人會指責孩子不懂事。
在家里,我們常常會聽到家長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其實,孩子的一些想法真的很重要。
他們就是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他們哭鬧的時候,其實是在尋求幫助,家長在其中就做了這樣的一個選擇:先滿足他們的需求,再告訴他們如何處理。
如果真的沒有辦法,那么家長就在旁邊默默地看著。
這種方式對于孩子來說,也許是更加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的。
而且,當他們在情緒爆發的時候,會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
這種方式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并且可以讓他們明白這樣做的錯誤的后果。
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明白了這種“哭鬧”的解決方式并不正確。
所以,當孩子在公共場合發脾氣時,父母要避免用“哭窮式”的方式。
那種方式更好
因為不僅僅是孩子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連成年人也會通過這種方式,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只有正確的溝通、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