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暴不聽話的孩子,和父母平時說話做事的態度不一樣。父母怎么說孩子就是不聽,好像非常不講理。不管是溫柔耐心的教導,還是苦口婆心的道理,似乎都對孩子沒有什么作用。而我們面對孩子,除了生氣外,不知道還能做什么。
父母如何做,才能改變孩子的脾氣暴不聽話?
父母怎么做,才能改變孩子的脾氣暴不聽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首先,父母要先改變自己的態度。
孩子有時太頑皮,并不是什么大事,也不是什么難事。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溫和,能夠控制自己的脾氣,于是父母會在孩子面前做出一些妥協。父母的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如果父母能夠看到孩子內心的需求,并去滿足他們,那么孩子就會在父母面前“取經”。
其次,父母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這里所說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并不是指一個問題,而是我們要站在問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就事論事的討論事情,讓孩子能夠更加全面的理解父母的感受,更加的接納父母的建議。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容易情緒化,因為孩子沒有按照父母的期望來做,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還會指責孩子,那么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非常的無助,那么這時候父母要學會怎么樣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家長呢?
有三種方法,讓我們的情緒穩定下來,這樣我們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會有一個積極的狀態。
第一,父母要幫助孩子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而不是去指責孩子。
在父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我們首先要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這個問題是什么,然后我們才會發現孩子的問題是什么,孩子的問題的根源是什么,而不是我們父母沒有去了解清楚孩子的問題所在,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用”積極的解釋風格”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比如:”你不開心嗎?”””你的朋友不喜歡你嗎?”””嗯。”””我喜歡你的朋友,是不是很難過,或者是不是想打人?”””是的。”
5.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情,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判斷能力。””可以””,”可以”,”不可以”,”不可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用到這種處理辦法,當我們和孩子討論問題時,他們會覺得有意思,會考慮多種處理問題的方法。
父母也要尊重孩子,不要過多的用命令式的語氣”你應該怎么做””””你必須怎么做””等等。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當他們不開心的時候,即使道理再對,父母也不可能一遍遍地講,孩子只會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要多跟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給予幫助,而不是去打罵、責罵,這樣只會讓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
多鼓勵孩子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優秀的人,而父母的鼓勵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更加的自信,所以父母一定要經常鼓勵孩子,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讓孩子相信自己,并且變得更加自信。
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只有經過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孩子在學習上才能更加的有動力,也才能更加的努力學習。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有過考前的焦慮嗎?你又是如何鼓勵孩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