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像傻子不聽話,打一頓罵一頓就好了。
前幾天收到一條,就是我朋友家的孩子。我家孩子2歲多,特別調皮,動不動就對我大吼大叫,還動手打人,特別不聽話。我朋友的老公對此非常后悔,當初為什么沒有制止孩子。孩子這么小,不懂事,為什么這么不懂事?現在就讓他打,他就不聽話了,我覺得打,不打沒辦法了。
其實,不管是哪種情況的孩子,如果這個階段打罵能夠讓孩子懂事,好好說話,好好表達,也許就不會有現在這樣叛逆的情況。而有些孩子叛逆表現得更為明顯,甚至敢跟父母動手,這也是父母沒有想到要改變的原因。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二、叛逆期是什么時候?
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愿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腦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頭疼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么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面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后出去?
7-8歲的小大人兒
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或者老師,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松,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的孩子,因為將他的時間排的滿滿的,任務也比較重,所以可以允許孩子有一段時間是他自己可以安排自己的。讓他的時間安排好,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就盡量的去按照計劃表去執行。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找到自己的節奏,也會越來越自律。
其次,堅定的執行。就是家長要堅定的執行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孩子一哭就馬上滿足。
當然我們在制定計劃的時候,也要讓孩子參與進來,比如說,這周計劃是買玩具,買玩具的時間到了,就不能再買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