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發育母親焦慮的問題
13歲男孩的媽媽
9月18日,一位母親是網絡編輯,他曾向某視頻平臺求助,訴說孩子出生后的生活狀態。但即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她也不敢提問,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回想孩子成長的過程。在她眼中,兒子雖然還算是一個男孩子,但已經滿10歲了,在別人眼里,他已經是一個小男子漢了。為了多了解兒子,她偷偷寄去了兒子的日記本,因為這些都是兒子手寫的。還寫下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心愿。孩子雖然不會表達,但也能感受到家人對他的愛,是他的安全感來源,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是不容易被欺負的。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這里,這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也是總是愛發脾氣,還總是喜歡摔東西。我們發現過孩子“愛發脾氣”的原因,也想到過類似的辦法,不過想不到效果還不明顯。
孩子愛發脾氣,主要原因可能是這個原因有些許“妙招”
1、當孩子因為某件事情哭鬧時
在孩子還沒有語言能力的時候,他會通過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媽們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表達方式的指導,讓孩子知道怎么表達。
比如,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只是因為口渴了,想喝水,想讓自己的情緒得到一個宣泄口。
而媽媽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小汽車很好玩兒,對吧,媽媽在這里等著呢。”
“我很喜歡這個小汽車,因為它可愛的樣子就像是一個魔法師一樣。”
“你想不想看到這個小汽車玩具汽車的樣子呢?”
“我覺得那個玩具汽車的顏色和我們平時不一樣,它是紅色的,所以很好看。”
“那我們再看一下那個小汽車的樣子吧,你看到了什么呢?”
你看這個小汽車的樣子,既不像是跟孩子對話,也不像是單純跟孩子講道理,更像是跟孩子一起搭積木、做游戲。
就像是在游戲里搭建一個城堡,孩子在城堡里面搭建自己的想象和現實,在里面畫畫、搭房子、玩游戲。
一個真實的手提電腦的出現,讓孩子的想象力、創意不斷地得到發揮,
這也是電子產品的魅力。
3、鼓勵孩子多看、多聽
如果孩子已經沉迷于手機,作為家長千萬不要著急上火,不妨多觀察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并對孩子在網上做出的作品進行鼓勵和贊美。
有些家長說,道理聽過了,但做起來卻很困難。他們覺得孩子沉迷于手機,實在是太吵鬧太吵鬧太痛苦了,于是自己也加入了孩子的陣營。
這時候,家長要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為什么沉迷于手機,這樣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孩子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感到孤獨、無聊,他們就會沉迷于虛擬世界,在虛擬世界中尋找快樂。如果孩子喜歡手工,家長就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漂亮的折紙,和孩子一起動手做裝飾,給他們做個好看的小房子,讓他們經常掛在嘴上;如果孩子喜歡運動,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運動、去打球、去跑步、去看電影,讓他們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來。
如果孩子喜歡學習,家長可以多給孩子安排一些課外閱讀的時間,幫助孩子慢慢地改變學習習慣;如果孩子不想學習,家長除了學習之外,還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一起看一部動畫電影,或者去公園散步,讓孩子把學習變成一個有趣的事情,這樣他們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時間和手機在一起了。
即使家長把手機沒收了,那么孩子內心的不滿情緒也會表露出來,這個時候家長也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看看他們是因為不想學習才會玩手機的,然后我們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不要老是玩手機。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會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會比較有動力。
當然這個過程是需要家長去引導的,畢竟,也只有通過強制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